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7篇
  免费   1631篇
  国内免费   3512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7484篇
地球物理   747篇
地质学   669篇
海洋学   175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358篇
自然地理   65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根据1949~1989年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影响东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在东海的活动相当频繁,特别是7、8、9三个月;热带气旋逐年出现个数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季节性变化;进入东海的热带气旋大致分为七类路径,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对东海沿岸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灾情以具体实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2.
到1992年秋季,国际冰川学规划。格陵兰冰岩心计划。的参加者采用专门的装置获取3029m冰岩心柱.该岩心柱下部为约200ka前堆积的沉积物.根据冰的同位素组成(^16O/^18O比值)可以确定过去的气温;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大气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13.
多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东中国海环流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近几年,奚盘根等(1980)和冯士筰等(1981)基于f-坐标系的风涡度一热盐梯度全流方程分别数值地模拟了冬、夏季东中国海环流。他们指出,控制东中国海环流主要因子是边界力(黑潮)、热盐力和底形分布。袁耀初等(1982)也数值地模拟了东中国海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114.
115.
通过对南海深海区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垂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南海垂向耗氧和贫氧水体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和表观耗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向上次表层、中层和深层水团中氧的消耗与营养盐再生比值均小于理论值,由此推断水体的混合为有机物再矿化提供氧的补充,但水团混合对水柱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的影响不大,在次表层和中层水团中造成营养盐浓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有机物再矿化的结果;在深层水团中有机物再矿化对水柱中营养盐梯度变化已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6.
影响电白县及邻近海区强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白县及其邻近海区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影响该海区的热带气旋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居多;受影响的高峰期是8-9月;受强热带气旋影响个数最多的阶段是1971-1980年,个数最小的阶段骒1991-2000年;影响该海区的热带风暴多数来自SSE方向,强热带风暴多数来自SE方向和ESE方向,台风则以来自SE方向居多。源自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强热带气旋持续影响该海区的时间较源自南海的短。  相似文献   
117.
作者使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在热带 30°S~ 30°N纬带用谐波分析方法分离出超长波之后 ,再采用环流诊断方法 ,发现南海季风区存在地域性环流系统。文中给出冬、夏季风期该系统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相应的热源分布 ,讨论了该地域性环流系统对南海季风气候及其异常的作用 ,并探讨夏季风爆发北部先于南部的一种可能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