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7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1995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2355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地质学   1590篇
海洋学   157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南黄海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的数值模拟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用三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研究南黄海浮游植物(以叶绿素a为指标)的季节变化.对于物理模式采用Princeton ocean model(POM),对于生物模式考虑溶解无机营养盐(氮、磷、硅)、浮游植物、食草性浮游动物和碎屑.给定已知的初始场和外加边界强迫,模拟了观测到叶绿素a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如浮游植物的春、秋季水华和夏季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现象等.研究表明,浮游植物春季水华最先发生于黄海中央海域,主要原因是该海域透明度较高,流速较小.春季水华开始于垂直对流减弱和层化开始形成之前(约3月底至4月上旬),显著地依赖水层的稳定性.水体层化以后(约5~9月)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分布在南黄海的南部和锋区.夏季的南黄海中央海域,由于上混合层营养盐几乎耗尽,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在紧贴温跃层下部的真光层,具有丰富的营养盐和合适的光照,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得以形成.秋季(约9~11月份,略迟于海表面开始降温的时间,随地点不同而异)随垂直混合的增强,有利于营养盐向上输运,浮游植物出现一次较小的峰值.  相似文献   
942.
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微量元素的环境记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E2站位沉积柱样部分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讨论了近200a来与南黄海中部沉积物相关的主要环境气候演变.铅和金、铂族元素显示人类现代工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有明显记录;过渡金属元素和不活泼元素的记录显示小冰期(泛指1550~1850年)的结束,气温的升高对南黄海中部沉积区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黄河流域的风化程度产生了影响;黄河的改道对南黄海中部沉积物陆源碎屑的输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43.
广西沿海热带气旋大风数值预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旋衡风方程,推导热带气旋区域内风场和气压场的分布状况,把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回归统计,建立广西沿海热带气旋大风数值预报模式,效果较好,可供热带气旋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944.
本文根据影响湛江的典型热带气旋和风暴潮增水资料,系统地分析了热带气旋登陆地点、路径等要素和湛江港增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港发生的增水极值时间和增水形式因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和路径的不同而异。从动力学进一步分析也表明,湛江港的增水类型与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和路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最后还讨论共振现象对湛江港增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利用 1981—2019 年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观测降水资料,对山东5月降水多(少)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型,分析前期海温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典型多(少)雨年,亚洲中高纬环流呈“-、+”(“+、-” )距平分布,盛行纬(经)向环流,东亚大槽偏弱(强)。前期冬春季黑潮区和热带印度洋海温是影响山东5月降水的关键外强迫因子,黑潮区海温偏暖(冷)时,其上空500 hPa高度场为明显正(负)距平,低层风场呈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山东受异常东南风(偏西风)控制,加强(削弱)了水汽输送, 利于降水偏多(少)。热带印度洋偏暖年,山东地区 500 hPa高度场上表现为西低东高,低层处于异常反气旋后部的东南气流中,这与典型多雨年的环流特征基本一致,印度洋偏冷年对应环流特征与偏暖年大致相反。  相似文献   
946.
李威 《地球化学》2024,(2):195-203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厘清原油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西低凸起南部油气带分布在辽西大断层两侧,环绕辽西凹陷南洼东北侧的油藏有LD5N、SZ36、LD5和LD4油藏,其中LD4油藏和LD5东二下段油藏具有高甲藻甾烷、低C30 4-甲基甾烷的低成熟特征,来源于辽西凹陷南洼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LD5东二上段油藏和SZ36S油藏分布在断层两侧,发育甲藻甾烷、C30 4-甲基甾烷和伽马蜡烷,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混合来源;LD5N油藏和SZ36油藏具有高C30 4-甲基甾烷、低伽马蜡烷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由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生成;(2)辽西凹陷南洼以低熟油为主,沿断层向LD5、LD4构造带深部运移充注,形成LD4和LD5东二下段油藏; LD5、LD4东二下段充满后...  相似文献   
947.
李志珍 《极地研究》1989,1(4):36-43
本文对南设得兰群岛西海域S_(11)钻孔岩芯中的重、轻矿物作了描述,按矿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优势矿物种确定矿物组合类型,并将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341cm沉积地层划分为四层:1.上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2.中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3.火成碎屑矿物沉积层(深海砂层),4.下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本文还讨论了物质来源和深海砂层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948.
徐通  张晓团  焦建刚  张红强  贾力 《地质学报》2020,94(12):3607-3624
纸房沟岩片位于勉略构造带略阳地区。通过细致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将纸房沟岩片内的火山岩分为拉斑玄武岩系列(Ⅰ类)和钙碱性火山岩系列(Ⅱ类)。Ⅰ类火山岩稀土配分曲线左倾,富Na贫P,整体具有N- MORB特点,形成于洋脊构造环境。相比Ⅰ类火山岩,Ⅱ类火山岩具有更高的SiO2(49.02%~61.86%)和K2O(0.32%~1.55%)含量,相对亏损Nb、Ta、P和Ti,形成于陆缘弧构造环境。Ⅱ类火山岩锆石Lu- 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εHf(t)值主体为负值,介于-8.01~+0.77,表明其主要为古老地壳物质熔融成因。Ⅱ类火山岩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结果为854±3Ma(MSWD=0.12, n=30)、844±4Ma (MSWD=0.03, n=15),表明纸房沟岩片火山岩结晶时代为新元古代早中期。综合前人成果认为,纸房沟岩片火山岩为新元古代勉略洋盆俯冲的产物,俯冲作用一直持续到800Ma左右,该俯冲过程很可能是对全球性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49.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地质学报》2020,94(9):2698-2711
大陆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的 P- T- t 轨迹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连接同位素年龄与变质演化过程是恢复和建立 P- T- t 轨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基性麻粒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基性麻粒岩经历了原岩阶段(M1)、峰期变质阶段(M2)、峰后退变质阶段(M3)以及晚期角闪岩相- 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4)。其中,传统矿物温压计和矿物微量元素温压计获得该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峰期变质条件分别为17. 5~22. 6 kbar,901~985℃ 和17~28 kbar,1012~1049℃,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7. 6~10. 7 kbar,750~810℃。此外,锆石U- Pb 年代学结果表明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491±3. 5 Ma (MSWD=0. 62),结合锆石和石榴子石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数以及前人的实验岩石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高压- 超高温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顺时针 P- T- t 轨迹。  相似文献   
950.
南秧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W-Sn矿集区,地处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地质背景复杂并遭受了多期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事件,其成矿时代和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矽卡岩型和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开展了年代学、原位微量元素、Sr同位素研究,分析了两类白钨矿年龄、成因以及物质来源的差异。结果表明,长石-石英脉内与白钨矿共生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1.0±1.3Ma,明显晚于矽卡岩矿体年龄,属于后期成矿事件。矽卡岩型白钨矿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强烈亏损,Eu呈明显负异常(δEu=0.46),∑REE平均含量为65.60μg/g,Mo平均含量为240.16μg/g,Sr平均含量为883.43μg/g;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稀土呈Eu正异常(δEu=2.8)的平坦型,∑REE平均含量为194.40μg/g,Mo平均含量为16.01μg/g,Sr平均含量为129.26μg/g。以上两者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差别显示它们具有性质明显不同的流体来源,Eu异常指示矽卡岩型白钨矿形成于氧逸度较高的环境,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形成于还原性环境。矽卡岩白钨矿~(87)Sr/~(86)Sr值相对较低,并且比较均一,介于0.71319~0.71491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87)Sr/~(86)Sr值较高且变化范围大,介于0.71537~0.72803之间,平均0.72079,呈现出变质流体特征。两种不同类型白钨矿Sr同位素都具有二元混合的特征,显示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对矽卡岩型白钨矿有叠加改造作用,成矿流体与围岩的强烈交代作用是白钨矿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