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30篇 |
免费 | 884篇 |
国内免费 | 20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篇 |
大气科学 | 2370篇 |
地球物理 | 351篇 |
地质学 | 1674篇 |
海洋学 | 1660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82篇 |
自然地理 | 3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19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173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210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92篇 |
2009年 | 282篇 |
2008年 | 257篇 |
2007年 | 292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3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以热带西太平洋7个岛屿测站为代表,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埃尔尼诺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发生前后,热带西太平洋低、高层纬向风具有不同的特征,低层纬向风与滞后1~6个月的南方涛动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该地区纬向风异常在太平洋低纬地区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研究区5个钻孔松散沉积岩心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获知布容与松山极性带的界线,南黄海和陆区北部位于80.0—99.5m。陆区的南部此界线于270.4m深处。松山和高斯极性带的界线,海区未揭露到,其沉积起始时间都小于1.7Ma。而陆区的南、北部分别位于117m和328.2m。高斯和吉尔伯特极性带的界线,陆区北部为140m,而南部区为460.15m。沉积起始时间为3.4Ma。吉尔伯特底界仅北部陆区所揭示,为190.5m。松散沉积层与下伏白垩纪(?)石灰岩接触面位于400.35m,沉积起始时间约17.0Ma。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分析了北大西洋海温场与东亚各月温带气旋个数的相关。发现相关区的分布特点是大西洋西部、南部以正相关为主,东北部以负相关为主。相关的季节分布特点是大西洋海温对东亚温带气旋的影响从秋季开始增大,到2月达到最大。相关区有很强的持续性,有的有系统性位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5.
影响电白县及邻近海区强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白县及其邻近海区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影响该海区的热带气旋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居多;受影响的高峰期是8-9月;受强热带气旋影响个数最多的阶段是1971-1980年,个数最小的阶段骒1991-2000年;影响该海区的热带风暴多数来自SSE方向,强热带风暴多数来自SE方向和ESE方向,台风则以来自SE方向居多。源自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强热带气旋持续影响该海区的时间较源自南海的短。 相似文献
76.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77.
78.
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径向非均匀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平面极坐标系下无摩擦有外源(非绝热加热)的正压无辐散方程,将热带气旋的物理量分解成环境场和扰动,进而求出了热带气旋扰动的行波解,并分析了风场(切向、径向)和重力位势扰动场的径向非均匀松紧结构.表明:这种松紧结构与热带气旋所在纬度的科氏参数(f)、热带气旋的强度(Ω)、热带气旋扰动的圆频率(ω)、热带气旋扰动在θ方向的角波数(m)有关,且不同要素的松紧结构不尽相同;同时还受非绝热加热(Q1)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使风场(切向、径向)呈内紧外松的非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79.
利用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上海台风研究所、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和香港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 HKO)发布的四套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最佳路径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5—2014年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上TC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 RI)现象。根据TC记录24 h强度变化的上95%累积概率分位确定四套资料RI阈值分别为26 kn(CMA)、30 kn(JTWC)、25 kn(JMA)和25 kn(HKO)。四套RI样本时空分布特征差异不大,TC多发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暖池区,以9、10月份最多。对比发现,JTWC资料中1~3级TC发生RI的频数和比例均远高于其他资料,经历RI后多增强为4~5级TC,从而导致强台风频数高于其他资料。考虑到四套资料在确定台风强度(定强)时使用的风速标... 相似文献
80.
热带气旋(TC)快速增强(RI)对我国影响大且预报难度较大,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RI TC内部结构变化的有效信息,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TC强度的变化规律.文中总结了静止轨道及极地轨道卫星上搭载的可见/红外扫描仪、微波成像仪、降水测量雷达、风场测量仪器、闪电成像仪和云雷达资料在TC RI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小卫星星座及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加强RI TC内部的降水、云微物理和风场等重要信息的时间演变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TC RI的物理机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