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城市效应对福州市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千盛 《气象》1997,23(1):41-45
计算了福州近40多年来气温等要素的气候倾向率,揭示了福州气候的变化规律。通过城区和郊区的气候资料对比分析,发现福州城区存在着热岛,雨岛,干岛,浑浊岛等城市气候效应,同时还存在着雾和雷暴负效应的异常现象。最后用气象学原理论讨产生异常现象原因。  相似文献   
132.
1991年冬宝鸡的植物冻害与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鸡市区1955—1991年的近40年中极端最低气温<-15℃的“特寒”气候出现过两次。1991年冬极端最低气温降到-16.1℃,经对引自亚热带及秦岭山区的66科195种露地栽培植物调查:未受冻的有44科170种;轻度受冻的有8科8种;中度受冻的有12科15种;重度受冻的有2科2种。现已引进的植物中,除柑桔、樟树外其余尚能安全越冬或基本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3.
济南市的生态环境与热岛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济南城市热岛效应的基本特征,得出热岛效应夜晚强于白天,秋、冬季节强于春、夏季节,并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这是由于济南市地势低凹、人为放热量的大量释放、大气污染的加剧、地表水面积的减少及人均绿地面积的偏少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4.
张波  贾祥福 《四川气象》1995,15(3):3-5,35
从资料中分析出成都市流场分布特征和“热岛效应”引起的辐合流场。从风的垂直结构及平均风速廊线反映出大气污染有明显季日变化。  相似文献   
135.
用一元回归和R/S方法,分析了漯河市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9年来,漯河市冬、春、秋季气温升高,夏季则下降,夏季降温幅度比冬、春、秋季升温幅度小一个量级,全年气温整体趋势变暖。城市化“热岛”效应对冬、春、秋季及全年的影响较气候系统自身演变显著,对夏季影响不显著。冬、夏、秋季及全年气温序列具有持续性,未来冬、秋季及全年变暖持续,夏季则变冷持续;春季气温变暖趋势减缓,或者更接近于随机变化,即未来变暖变冷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卫星遥感的“城市热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昶  王勇 《气象》2006,32(6):71-74
利用2000年4月至2005年7月的卫星遥感资料,采用Surfer软件分析了咸阳“城市热岛”年际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城市热岛现象是可行和有效的,成阳市具有明显的热岛效应,春季是一年中热岛发展最强的季节,热岛效应有明显的日变化,市中心商业区热岛效应最强,并明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影响范围是成阳市城区面积的1.63~1.86倍。  相似文献   
137.
利用大庆市2个国家站和5个区域气象站的气温、风速、云量资料对大庆市热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2年大庆市热岛强度的年平均值为0.3℃,城市热岛强度较弱,近几年呈显著增强趋势;大庆市热岛效应强度存在冬季强,春秋弱,夏季无热岛效应的特点,热岛效应最强出现在1月份,热岛效应最弱出现在6月份;1-6月热岛强度呈单调下降趋势;7-12月热岛强度呈单调上升趋势;大庆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具有夜间强白天弱、快生快消、难以维持24 h的特点;城市热岛效应与云量、风速呈明显的负相关;晴天和较阴天容易出现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晴天强于阴天;城市热岛一般出现在风力1-3级的条件下,当风力3级时,城市热岛消失;在气象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热岛效应"增加的低云开展人工增雨,可缓解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众多建筑物和混凝土铺装使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高密度的人口活动和高强度的经济活动使城市形成与城市周围不同的局部气候环境。热岛效应、低湿、多雾霾成为目前城市气候的主要问题,对居民的健康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城市绿化是缓解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为例,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降温增湿以及通风引风和降低雾霾几个方面,介绍分析城市绿地对于城市气候环境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中小城市城区扩张的热效应演变及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遥感手段研究城市热岛演变较大的数据限制问题,该文引入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算法,以赣州城区2000、2009及2014年的Landsat数据作为数据源,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实现在缺少高分辨率遥感和其他详细地面辅助数据的情况下分析中小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热岛演变、迁移的成因。结果表明:引入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算法可以有效实现城市热岛成因与转移演变研究,发现热岛变化模式主要和城市的不透水面扩张建设有关,变迁方向与城市扩张趋势一致;平均不透水面指数与平均植被指数的变化与城区扩张态势有关,决定城区热岛变化形态。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算法的引入,降低了城市热岛研究对高分辨数据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0.
近40年哈尔滨的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家林  王永波 《气象》2005,31(8):74-76
利用近40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哈尔滨地区各县市的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在全国增暖的背景下,哈尔滨各县市的年平均气温普遍呈增暖趋势,但同一区域里各县市气温的增温幅度明显不同,位于城郊的县市,其增温幅度明显小于近城区的县市,而且增暖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呈明显增暖趋势,但夏季增暖不显著;80年代以后,冬季寒冷日数明显减少,夏季“热带夜”和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