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基础上,利用成都地区2000年Landsat 7 ETM+遥感数据,通过图像数字处理和地物热红外波段辐射值反演,得到成都地区地面热场分布图,取得较好的模拟结果。研究表明:成都地区热岛效应明显,热场分布带有规律性,成都市区及周围城镇及人口较集中区地面亮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形成多个高值热场中心(热岛),与这些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等快速发展、地面结构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水域和绿色植被能够明显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22.
对城郊地面站常规观测及地面自动观测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城市热岛效应有逐年增强的趋势,秋季的热岛效应最强,热岛效应的日变化较明显,"夜热岛"强于"日热岛";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与不同下垫面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3.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热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1  
以气象卫星资料为主要信息源,以陆地卫星TM资料,土地利用专题图件,气象观测资料为辅助信息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市热力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同时还对地面亮温和气温的相关模式进行研究和建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4.
广州城市高温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善驹  黄伟峰 《热带地理》1996,16(4):340-344
本文根据广州市195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广州城市高温的气候概况及其成因,并提出防御高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5.
上海地区高温分布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利用个别气象站的单站气象资料值诊断整个上海地区详细的高温分布是目前高温气象服务发展提出的一个课题。该文根据1997~1998年7~8月高温加密观测资料, 应用EOF技术分解, 表明上海地区高温分布可由气候平均场和第一特征场合成而得, 第一特征场的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90%以上。分析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平均高温场分布特征有地形特点和城市热岛效应作用决定的, 是多年变化的较稳定变量。第一特征场系数是一个逐日变化量, 它与风向有很高的相关系数。该文利用2个气象站的资料建立了计算第一特征场系数的方程, 并建立了利用2个气象站的单站气象要素值制作上海地区逐日的高温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对1999~2000年的13个高温日的试算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比常用的回归方法计算精度有所提高, 而且物理意义清晰。  相似文献   
126.
127.
北京市城、郊气候要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北京市市区4个站点和郊区3个站点40a的气候资料,分析了北京市城、郊平均气温、降水、日照、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40a来北京市城、郊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城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43℃/10a,郊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21℃/10a。北京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城、郊气温年代变化特征中,城、郊温差20世纪60年代最小,90年代最大;在城、郊气温年际变化特征中,1961~1977年城、郊温差较小,1978~2000年城、郊温差较大。在城、郊气温季变化特征中,冬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大,春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小。近几年虽然高温(≥35℃)日数明显增多,但是年最高气温变化不大,只有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年最高气温超过38℃。北京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区40a来日照时数下降幅度为78.9h/10a,城、郊日照时数差异随季节有不同的变化,并且秋季最大,1961~2000年秋季郊区日照时数比城区平均多0.34h。40a来北京市年降水量略有减少,且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很大,城区40a来降水量减少幅度为45.2mm/10a,由于城市化影响,下垫面性质改变,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远远小于郊区,40a间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比郊区少603d。1981~2000年间北京市城区水平能见度2月份、5月份、9月份和10月份较好,北京市城、郊低值能见  相似文献   
128.
合肥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8-1999年气象资料,选取肥西站作为对比站,分析了合肥市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区热岛效应使近30年城乡年平均气温差值升高到0.5℃,年平均最低气温差值升高到0.8-1.0℃,但白天受下垫面和云量影响,城市最高度增幅不明显。同时,热凫效应还使城区霜期缩短,30年来霜期缩短20-40天,城区干岛效应也使年降水量逐年相对减少(主要减少在汛期时段)。30年来年降水量相对减少60-200mm;城区空气日益干燥,每年的雾日数相对急剧减少,30年来减少10-20天。  相似文献   
129.
郑州城市气候环境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炳岩  朱业玉  王记芳 《气象》2004,30(2):50-54
通过对郑州城市环境气候观测资料分析 ,揭示了郑州市区环境温度的季节分布、不同性质地面环境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及郑州城市热岛强度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郑州城市建设规模及其特殊的地面物理性质 ,对气候环境已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年、季环境温度分布都以市中心温度为高 ,向郊区逐渐降低 ,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 ;郑州城市热岛强度的年、季变化与我国北方城市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具有冬强夏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0.
近10年上海盛夏高温及热岛强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漆梁波 《气象科技》2004,32(6):433-437
对上海地区11个观测站的近10年的7月最高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2003年7月,上海城区和郊区的最高气温均突破过去30年的极值,但2003年的热岛效应强度却并不是近30年来最高的一年;(2)过去10年的观测资料表明,郊区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不大,上海城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城区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热岛效应是城区气温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3)热岛效应强度年际变化存在猛增阶段和平稳升高的阶段,这种变化主要由人为因素所致,平稳增加的阶段热岛效应强度的波动与区域气温的波动呈正相关;(4)未来几年,上海的热岛效应强度仍将缓慢增加,但上海市政府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可使这一增加趋势减缓,最终达到一个平稳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