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它与HTML一样,都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作为GIS与Web结合的产物WebGIS,XML对其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2.
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 (简称雷灾) 数据库, 对1997—200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给出了我国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情况、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32071例雷灾事件, 其中4287例雷灾造成了4488人死亡, 4320人受伤, 估计我国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击, 高于美国、英国。我国雷灾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 广东省最为严重, 总计上报8770例雷灾事件, 造成772人死亡和662人受伤; 当考虑人口权重时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雷灾人员死伤率最高。我国雷灾全年都可以发生, 夏季占全年的65%以上, 7月最高。人员伤亡雷灾和财产损失雷灾发生在13:00— 20:00(北京时) 的分别占总数的73%和62%, 16:00为峰顶。雷灾中受伤害的农民占总死伤人数的93%, 城市人员仅占7%。统计人员伤亡雷灾中的雷击地点, 最多的发生在农田, 为32%, 其次为建构筑物, 为23%, 以下依次为开阔地、水域、树下、山地等。此外还分析了雷灾中受损行业、财物等信息。  相似文献   
63.
GIS技术在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 并阐述了系统的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电子地图建设、气象制图输出、实时与历史资料检索、灾情分析、台风预警与损失评估以及参数化制图等功能; 同时对GIS应用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 如数据共享与转换、气象要素插值算法、空间信息检索方法、基于插件技术的模型评估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 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 并指出该系统将为全国综合性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4.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雷电灾害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从而使建筑物易遭雷击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及广泛应用,使建筑物内电子设备遭雷击的频率趋于增多,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增加。雷灾逐渐呈现出受灾面扩大,  相似文献   
65.
河南大风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全省1961-2006年的大风天气资料和大风灾情资料,对大风灾情发生的地理分布特征,月、季、年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成因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风灾情日数年际变化大幅度增加,大风日数与大风灾情日数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大风灾情日数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6.
云南漾濞6.4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后开展灾情快速评估工作可为政府部门确定重点救援区域、部署救援队伍、调配救援物资等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支撑。基于云南新研制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完成了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6.4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科技保障任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升级优化的地震快速评估软件,在系统稳定性、运算效率、应急产品丰富度、信息推送服务等技术指标有了显著提升,灾情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满足互联网时代应急处置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7.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我国按照《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紧急启动了相应国际减灾合作机制(CHARTER机制)。《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由欧洲空间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发起建立的减灾合作机制,我国于2007年5月24日正式加入该组织。  相似文献   
68.
利用福建省2013~2017年已发滑坡灾情数据结合福建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行政村数据,分析滑坡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有重点地预防滑坡。为了精确反映滑坡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以日、月、村、县、市为时空统计单元,分别统计福建省5 a内滑坡发生情况,随后分析了福建省滑坡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滑坡空间分布较分散,滑坡频数低,县级滑坡多发地主要集中在安溪县、宁化县、长汀县、闽清县等,村级主要集中在上赤村、洋坊村等村。福建滑坡高发期主要集中在4~9月,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最后,针对福建灾情速递数据采集方式提出一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9.
70.
2015年10月4日佛山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影响,2015年10月4日15时28分—16时(北京时)广东佛山出现了EF3级强龙卷并造成严重灾害。为了综合分析龙卷发生的多尺度环境背景场和龙卷的结构及强度变化等特点,进行了灾情调研,航拍龙卷灾情路径,走访龙卷目击者,确认龙卷路径及灾情级别,再结合多渠道获取的龙卷视频照片等资料以及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产生此次龙卷的超级单体存在于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内;龙卷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触地时长为32 min,受灾路径长度为31.7 km,最大受灾直径为577 m,平均速度约为60 km/h,具有“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的特点,其移动速度快慢似与超级单体强度和地面的粗糙度有关。(2)佛山地区中高层受偏南气流控制,水汽充足,地面有弱冷空气;珠三角喇叭口地形有利于气流的辐合与局地涡旋的产生;抬升凝结高度低,风垂直切变大,有利于龙卷的生成。(3)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表现出受龙卷环流影响的特征。3 s极大风速的大值带和3 s最低气压的低值带以及1 h累计降水大值中心呈现出与龙卷走向一致的东南—西北向带状分布;龙卷到来时其周围自动气象站气温和气压明显降低,风速明显增大,风向明显改变;降水在龙卷靠近前5—10分钟就开始明显增大,其大值中心位于龙卷路径的西侧。龙卷离开后气压比龙卷来临前有所升高,但气温较前降低。(4)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前进方向的右后侧;降水大值区与雷达组合反射率大值区基本一致。地面风场的辐合中心与龙卷触地的位置基本一致,并且钩状回波的入流区与地面偏东风区相对应。龙卷风暴单体发展高度在4 km左右,具有低重心对流的特点。其前部存在回波悬垂,一条很窄的向西北倾斜的回波大值带可能与龙卷漏斗云墙有关。对应径向速度剖面图上为一条向西北倾斜的正、负速度交界区,构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涡旋带,切向剖面图上存在较强的辐合。(5)龙卷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龙卷风暴顶和风暴底的逐渐下降以及单体质心的下降,中气旋与龙卷涡旋特征的顶和底也随之逐渐下降。龙卷风涡旋特征的顶高和底高都略低于中气旋,并在龙卷触地时降至最低。龙卷涡旋的切变值远大于中气旋的切变值,且在龙卷强度最强时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