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247篇 |
地球物理 | 11篇 |
地质学 | 233篇 |
海洋学 | 47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592.
报道了Ag(Hg)-Pt-Ag三电极系统,流动型固体电极微电解池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催化伏安检测器,用于Ho、Dy、Tb、Gd四种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检测。比较详细地讨论了稀土元素在银汞膜电极上的吸附催化过程,实验证明这是一个络合吸附过程,其检出限可达4μg/L,确定了络合物的络合比。 相似文献
593.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辽河盆地原油和天然气之间碳氢同位素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它们之间同位素组成关系,划分出油气的不同组合类型,从而证明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的自生自储特征,认为过渡带是油气形成聚集的重要垂向演化层段。同时为完善烃类形成的多源复合和多阶连续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94.
砂岩型铀矿地质样品中铼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分析中高含量样品(5μg/g以上)铼的硫脲比色法:方法稳定,所用试剂简单便宜,适用范围宽;催化比色法适用于痕量铼的测定,满足了地质找矿的综合评估和回收利用的需要。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样品中铼的测定。 相似文献
595.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刘文汇徐永昌雷怀彦(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同位素组成判识标志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成烃演化通过对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天然气成因体系和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徐永昌等[1]... 相似文献
596.
597.
598.
层状云系催化增雨的中尺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研究层状云碘化银催化后的区域外效应.在MM5中双参数显式云物理方案基础上,采用显式方法加入碘化银粒子的成核机制,建立碘化银粒子比含水量和数浓度预报方程.通过增加催化过程的程序模块,建立起一个中尺度人工催化系统.采用三重嵌套到3.3 km格距模拟了一次层状云系大范围降水,此个例-5℃到-10℃上碘化银催化试验结果表明碘化银在高空风的作用下向下风方输送并影响云内的微物理过程,碘化银持续作用时间为3h.大多数碘化银主要起凝华核作用,催化后冰晶增加主要靠凝华过程.催化后3h内在下风方区域80 km到240 km有10%~30%的增雨,出现催化区域外效应. 相似文献
599.
青海省秋季一次对流云人工增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三维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青海省2002年秋季一次对流云过程,分析了青海省秋季对流云云体发展的动力学特点和微物理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海省秋季的对流云降水几乎全部是由霰的融化形成的,而自然云中冰晶含量少、冰霰自动转化形成霰胚的过程非常微弱。但采用合适的方法催化以后,冰晶的核化、繁生量增加,通过冰霰自动转化过程形成大量霰胚,霰胚再通过其他冷云微物理过程迅速增长,融化成降水。催化后各种微物理机制都比催化前活跃,同时催化改变了云体的动力场分布,在动力过程和微物理过程的相互促进下,使增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0.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地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传统的地下水循环井修复技术虽然有效但耗时长,且需配套地面处理。文章研发了一种电化学循环井耦合修复体系,以期通过顺序化学氧化 -还原作用高效快速降解地下水中TCE。以地下水循环井为基础,通过抽水井中的地下水电解,原位提供O2和H2,投加Fe(Ⅱ) -EDTA络合物活化O2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TCE,进而利用钯催化剂催化剩余的H2还原降解TCE。在二维砂槽模拟含水层中评价了该体系的运行效果,含水层中初始TCE浓度为7.50 mg/L,经过13天的连续通电处理后,TCE浓度降低到1.65 mg/L,降解率达到78%。处理后Cl-浓度相应增加118.20 μmol/L,接近于TCE降解量(44.50 μmol/L)的3倍,证明TCE近乎完全脱氯。运行过程中,TCE平均降解速率由0~5 d的0.90 mg/(L·d) 降低到9~13 d的0.10 mg/(L·d),氧化降解主要发生在前期阶段,钯催化还原效率较为稳定,后期两种过程降解效率都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溶解态Fe(Ⅱ)浓度减少以及钯催化剂活性降低。该耦合修复体系是基于地下水循环井技术的改进,其氧化 -还原作用机理有望实现地下水中多种不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