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爱利  涂琼华  刘敏  刘福承 《地理研究》2015,34(9):1781-1794
遗产地旅游开发中的商业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为遗产保护与旅游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宗教型遗产地,其旅游开发的商业化既影响了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选取嵩山少林寺为典型案例,从商业化阶段、产业链形态、旅游景观变迁、旅游世俗化影响等方面,对商业化的演化过程进行刻画与解读;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商业化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的旅游商业化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的研究视角,对客观认知中国宗教型遗产地的商业化开发状态,指导宗教型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近日,四亿年前“三叶虫化石”现身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园区。经河南省地质专家杨守振教授鉴定,此次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的年代为四亿多年前的寒武系晚期。这对于有3000多年历史的修武县的地质地貌和生物群的演化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3.
澜沧江上游发育大型倾倒变形体,其强倾倒深度可达近200 m。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仅向澜沧江一侧产生强烈倾倒,同时还向澜沧江支流-木水河侧产生了强烈倾倒变形破坏,并且木水河两岸岩体的倾倒变形程度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大量地表调查,结合平硐资料,对该倾倒变形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查,重点对木水河的侵蚀作用对该倾倒变形体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边坡内平移断层F105使得该倾倒体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平行,这是导致边坡木水河侧岩层产生强烈倾倒的内在原因;2.木水河强烈侵蚀作用导致的岸坡岩体卸荷松弛是促使岩体向木水河侧产生强烈倾倒的外在动力;3.该倾倒变形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澜沧江侵蚀阶段和木水河侵蚀阶段,并造成亚贡倾倒体岩体分别向两个方向发生卸荷与倾倒破坏。  相似文献   
104.
以自然诱发的李家村岩溶塌陷群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区域地质、构造、工程、水文、环境、气象、历史灾害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揭露结果,查明了李家村岩溶塌陷群所在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岩溶发育特征,分析了形成过程,并探讨了成因机理。结果表明:(1)李家村岩溶塌陷群所在区域覆盖层为带“天窗”的“隔−透”交替型地质结构、基岩可溶岩砾状灰岩中方解石含量高易溶蚀,为土洞和溶洞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交叉叠加作用、紧靠西江和存在古河道,为地下水潜蚀强径流和频繁交换提供通道,对岩溶发育起到主导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连通性好有助于降雨诱发岩溶塌陷;(2)李家村岩溶塌陷群的发生过程经过三个阶段:前期水渗气压阶段→中期软化塌陷阶段→后期振动群塌阶段,致塌模式属渗压−重力−软化型。(3)李家村岩溶塌陷群是在特殊的“岩−土−水−气”组合地质环境条件下,由强降雨作用诱发并导致土洞垮塌而引起一连串自然塌陷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5.
信息科学与矿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预测实质上就是对成矿系统演化过程精确性表达的探索。面对时代发展的挑战,矿产预测将从过去以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分析与信息综合相结合。一方面,人们将继续采用新的实验技术去了解地层、构造等因素的控矿机理。另一方面,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为理解成矿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以及信息运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定量研究成矿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为高精度成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的建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6.
《干旱区地理》2013,(3):466
2013年5月3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专家技术评估报告,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基于自然标准,建议将新疆天山(中国)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新疆天山"提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系列遗产提名地由托木尔、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和博格达4部分组成,提名遗产地总面积606 833 hm~2,缓冲区总面积491103 hm~2。这是天山最具代表性的区域,集中展现了天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2011年,完成国际专家论证和综合文本的编制工作;2012年1月,经国务院审批签发,作为2013年中国唯一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  相似文献   
107.
该区地质历史从古元古代始至现代,可以划分出四个较明显的发展阶段。一、古元古代第一代古亚洲洋发展阶段古元古代一早寒武世为早期古亚洲洋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8.
风蚀坑形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禹  杜会石  刘美萍  哈斯 《地理科学》2015,35(7):898-904
风蚀坑是沙质海岸、湖岸及干旱、半干旱区沙质草原地区受风蚀作用形成的洼地。受风蚀坑地形的影响,坑内气流的风速、风向发生了变化,通过输沙过程的局部差异改变了风蚀坑的蚀积格局,并对风蚀坑形态进行改造。而形态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近地表气流,由此产生风蚀坑形态-动力学的响应与反馈。总结并扼要评述国内外近年来风蚀坑形态-动力学及其发育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期对今后此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重力流沉积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东南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和水合物前景区,研究其深水沉积体系的展布和演化过程对于油气和水合物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甘泉凸起西部陆坡沉积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地震相识别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浊积水道和滑塌体两种不同成因沉积体的沉积特征:浊积水道受底流作用影响,和陆坡走向平行,发育有不对称的天然堤;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在水道上部和下部发育两套滑塌体:下部滑塌体为正常滑塌体,由多期的滑塌过程组成,滑塌体叠置现象明显;上部为水道注入型滑塌体,由于外部流体的注入,使水体的密度和黏度下降,故滑塌范围较广,成层性明显。通过均方根属性切片与沉积模式重建的方法,将其沉积过程分成三期:即滑塌、侵蚀和再滑塌并受底流改造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0.
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是近年来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国内外学者基于地下储层、露头、现代沉积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不同学者往往持不同观点,在缺乏沉积过程与演化特征观察、分析的现状下,很难统一认识。基于此,本文选取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这一典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根据其水动力、水深、沉积物供给等数据,采用基于泥沙水动力学的沉积过程数值模拟软件(Delft3D)再现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生长与演化过程,并与现代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对比验证,建立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在浅水环境下,曲流河三角洲快速向湖生长,三角洲前缘持续向前延伸并快速平原化,具有典型的宽平原-窄前缘的特征。三角洲垂向沉积厚度较小,但底积-前积-顶积三层结构完整。(2)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发育数条同期活跃的高弯度分流河道,在平原近端,分流河道存在频繁的侧向迁移现象,可对先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侵蚀改造,形成串珠状点坝,经长期侧向迁移可形成大规模的长条宽带状分流河道复合体,分流河道对先期沉积体的长期改造使得大部分厚层砂体呈正韵律,导致先期河口坝保存程度较低;在前缘远端,由于堤岸不稳定,分流河道往往存在决口改道现象,废弃的水道缺乏砂质沉积物供给而成为高泥质充填水道,多条废弃分流河道在三角洲平原远端形成高泥质充填河网系统。(3)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平原分流河道在水体中的短程延伸,水道长约300m,由于水体较浅,河口处水流冲刷能力较强,水携沉积物多在水下分流河道侧缘堆积形成指状坝。由于分流河道建设性极强,水下分流河道往往频繁发生决口或侧向摆动,经多期复合,可形成多分叉复合体指状坝,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在废弃后往往被泥质充填。(4)受三角洲平原远端水道决口改道的控制,前缘多分叉指状复合坝沿岸线迁移,可形成大面积近等厚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