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52篇 |
免费 | 2865篇 |
国内免费 | 14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06篇 |
大气科学 | 122篇 |
地球物理 | 906篇 |
地质学 | 7358篇 |
海洋学 | 791篇 |
天文学 | 346篇 |
综合类 | 641篇 |
自然地理 | 9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29篇 |
2023年 | 468篇 |
2022年 | 581篇 |
2021年 | 531篇 |
2020年 | 503篇 |
2019年 | 441篇 |
2018年 | 361篇 |
2017年 | 392篇 |
2016年 | 392篇 |
2015年 | 400篇 |
2014年 | 538篇 |
2013年 | 473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493篇 |
2010年 | 422篇 |
2009年 | 406篇 |
2008年 | 435篇 |
2007年 | 321篇 |
2006年 | 328篇 |
2005年 | 311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282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262篇 |
2000年 | 273篇 |
1999年 | 285篇 |
1998年 | 290篇 |
1997年 | 297篇 |
1996年 | 266篇 |
1995年 | 254篇 |
1994年 | 219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202篇 |
1991年 | 154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194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斑岩矿床之一,发育显著的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对早期的钾硅化蚀变有强烈的叠加改造,模糊了各蚀变的分带特征和不同矿化之间的关系,复杂的流体改造阻碍了精细热液演化过程的重建。本文以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在细致的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云母的形态特征以及矿物共生组合等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以及短波红外光谱(SWIR)分析手段,详细揭示不同阶段、不同产状白云母的成分差异,探讨了其对矿床热液演化以及成矿机制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乌山斑岩矿床的白云母由白云母端员及少量钠云母、绿鳞石、伊利石端员组成。与辉钼矿有关的云母更富集Al、K、Sr、Ba,且Al-OH特征波长在2197~2203nm之间。与黄铜矿有关的云母具有更高的Si、Ti、Fe、Mn、Mg、Cu、Zn、Sn、W等元素含量,Al-OH特征波长在2200~2206nm之间。氧化环境下形成的云母更富集Sc、V、W。乌山斑岩矿床的白云母在2200nm处吸收峰位置的波长偏移与距离成矿中心的远近及矿化类型有关,特征波长<2203nm则指示钼矿化,并且靠近成矿中心,因此可以利用SWIR特征圈定热液活动区域,确定矿化类型,指导找矿勘查工作。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证据、白云母成分等信息,暗示铜沉淀阶段存在其他流体补充注入。综上所述,白云母作为常见的蚀变、热液矿物,对研究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相邻钻孔数据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对不同连续性和规则性的地层分界面进行了建模.考虑地层分界面的光滑性和整体控制性,运用边界表示法(B-Rep)和B样条曲面重构地层分界面,为地层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建模研究表明:在钻孔数据前处理算法的基础上,B-Rep能够建立连续型、非连续型、空洞型等任意边域的地层分界面. 相似文献
13.
西加拿大盆地为一典型的非对称性前陆盆地,主要位于阿尔伯达省境内。以盆地中的鲍艾兰大背斜为界,又分为阿尔伯达和威利斯顿两个次一级盆地,油气绝大部分分布在阿尔伯达盆地。泥盆系含油气系统均为碳酸盐岩储层,除含有大量的常规油气资源外,还拥有巨大的待开发的重油和沥青资源。安特勒(D末)和拉腊米(K2-E1)两期造山运动决定了盆地的规模、形态和升降格局,其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的碳酸盐沉积、生物礁形成和油气运移。油气在拉腊米期随深部地层流体的排驱,以孔渗性强的碳酸盐岩台地“管线”和断层为通道发生运移。大多数圈闭是地层—成岩复合成因的生物礁圈闭。盆地发育有上泥盆统D1、D2、D3和中泥盆统134四套旋回层,每套旋回层均含有碳酸盐岩透水层(包括礁储集岩)和起分隔作用的页岩、泥灰岩或蒸发岩类弱透水层(包括烃源岩)。含油气系统是“封闭”的,即泥盆系烃源岩的油储存于泥盆系储层中。识别出五套烃源岩,其中的上泥盆统Duverney组和(或)Majeau Lake组烃源岩是盆地最主要的油气来源。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地层发育和成岩作用。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复杂,可分为沉积—浅埋藏期胶结、渗透交代白云石化、油气成熟运移、深埋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岩溶期油气氧化降解(为重烃)五个阶段。形成五类油气藏:重油藏、伴生重油的生物气藏、(轻)油藏、无硫气—凝析气藏和深部含硫气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地球演化中表现出的最大两级节律为10×108a和2×108a。每2个相邻节律可合并为一个周期,因而地球演化的最大两级周期为20×108a和4×108a。岩石学、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诸多证据都说明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对于地球演化中的这类大型节律及周期性的成因机制,用笔者已提出的“地球多级驻波脉动理论模型”可以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19.
20.
针对滩海油田具有完钻井少,以地震资料为主的特点,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建模。复杂断块油藏具有许多内部断层,充分利用地震解释层位和断层成果建立合理的构造模型。采用“多步建模”的思路,选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算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以测井资料为硬数据,地震反演数据为软数据,先后建立自然伽玛模型、泥质含量模型和砂泥岩相模型,然后以砂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经研究表明,综合使用地震解释成果和三维地震数据体,有助于建立准确、合理的构造模型;而采用“多步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算法,并综合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储层参数模拟进行约束,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保证储层参数模型的准确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