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5篇
  免费   2335篇
  国内免费   3722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2743篇
地球物理   729篇
地质学   10187篇
海洋学   1011篇
天文学   213篇
综合类   748篇
自然地理   598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552篇
  2022年   635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陕西勉略宁地区金、多金属矿产控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R型因子分析可通过研究地质变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变化和分布特征而形成地质概念,并恢复地质过程,指示物质来源.在研究云南昭通毛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矿区910和846中段Ⅱ、Ⅲ号矿带NE向断裂构造岩微量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提出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在时间上,指示了主要成矿期次为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期又划分为黄铁矿-闪锌矿阶段、闪锌矿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和碳酸盐-黄铁矿矿化4个成矿阶段;在成矿物质来源上,锌来源于赋矿地层(C1b和C2w)和外来成矿流体,铅主要由外来成矿流体带入.  相似文献   
93.
杨建新  陈安平 《铀矿地质》2008,24(2):96-100
文章阐述了呼斯梁地区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砂体分布、古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矿化特征,总结了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指出该区西部纳岭沟矿段为下翼矿体,并有望发展成大型铀矿带,推测卷头部位位于其南侧,可能为皂火壕矿带向西的延伸,埋深大,较难控制;而东部农胜新地段铀矿化产于辫状河道的北侧,受灰色残留体探制,矿体埋深浅、地层结构有利,有望发展成新的铀成矿带.  相似文献   
94.
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整的海相喷流沉积系统,包括喷流管道相、近喷口相和沉积相.其中,网脉状蚀变角砾岩带长>2km、宽>200m,代表喷流管通相;容矿大理岩长>3km,宽>1km,最大厚度>200m,分布于网脉状蚀变岩的外侧,为喷流沉积岩;穿插于厚层块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是未喷出海底的含矿热液充填、交代的产物,条带状结构的层状铅锌矿体属喷流沉积相.锡铁山矿床喷流管道系统规模巨大,其大规模的物质供给系统为国内外现已发现的SEDEX铅锌矿床中罕见.现已揭露的锡铁山矿床主体属于喷流沉积系统的中心和近喷口相部分,锡铁山地区还存在巨大规模的层状铅锌矿体(床)尚待发现,同时,在矿床东南方向深部的侧伏延深部位,还具有一定规模的赋存于厚层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这些大规模层状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层可能不再是大理岩,主要围岩可能是富含炭质、钙质的沉积岩,如深灰-灰黑色的含炭方解石片岩、炭质片岩、方解石绢云片岩等.锡铁山东南部地区的滩涧山群相应赋存层位是大规模层状铅锌矿的主攻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5.
针对锚杆支护煤巷掘进时巷通中线的标定和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使用JZY-2A型微光指向仪进行巷道掘进指向的做法和体会,说明JZY-2A型激光指向仪是一种方便安装和调节,可以减轻测量人员工作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96.
邓淑梅  陈月娟  罗涛 《大气科学》2009,33(3):459-467
利用ECMWF资料分析了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SSW) 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垂直分布的变化, 结果表明: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增大, 而其极大值大多数形成在增温盛期。同时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在爆发性增温过程中随高度发生一定的变化, 据此对其变化分为两类: (1) 下传型: 在增温初期臭氧体积混合的高值区随高度下传至一定高度, 在增温盛期形成极大值然后随高度抬升到大致增温前的高度。 (2) 增厚型: 在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厚度增加, 同时附近区域的臭氧体积混合比也增大, 而且在增温前臭氧体积混合比高值区在高度上没有多大变化, 增温开始后有所抬升。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高值区随高度变化的这两种类型, 是由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对臭氧输送的结果。臭氧变化的下传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前剩余环流存在着中纬度向极地的明显输送, 并且伴随着极地强烈的下沉运动, 这就使得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 因此出现了臭氧高值区的下传; 而臭氧变化的增厚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不但有中纬度向极地的输送, 而且在极地附近5 hPa高度处出现了上下两支输送气流, 向上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上输送, 而向下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 进而使增温期间极地附近的臭氧的高值区增厚。同时分析还表明: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中纬度臭氧体积混合比减少。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法联合体外反搏(EEC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PCI术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规范化治疗,同时联合EEC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解郁安神方治疗,随访观察7周,比较2组临床证候疗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S、SDS、SA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安神法联合EECP治疗可明显改善PCI术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中国金矿地质勘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大型或具有特大型资源潜力的矿床明显增多,首次发现了单个矿床资源量达到超大型的金矿床(如甘肃阳山、寨上,青海大场等);二是中西部地区或老矿区深部(隐伏)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胶东焦家金矿)这些金矿床的  相似文献   
99.
甲玛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西藏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磁黄铁矿是甲玛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矿物之一,其标型特征不仅反映其自身形成环境,对其形成机制和矿床成因也具有指示意义。文章选取产于不同岩性中的磁黄铁矿矿石样品,利用矿相学、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磁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甲玛矿床的磁黄铁矿主要分布在距离岩体中心较远的矿区远端矽卡岩和角岩中。磁黄铁矿的晶胞参数和粉晶X射线衍射曲线显示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主要为高温六方磁黄铁矿,角岩中的磁黄铁矿为高温六方磁黄铁矿和低温单斜磁黄铁矿的交生体,但主要以低温单斜磁黄铁矿为主。通过对矽卡岩和角岩中的磁黄铁矿进行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中w(Fe)为60.09%~60.71%,平均为60.38%,w(S)为38.18%~38.69%,平均38.35%,化学分子式为Fe_8S_9~Fe_(10)S_(11);角岩中的磁黄铁矿中w(Fe)为59.05%~59.57%,平均为59.10%,w(S)为39.28%~39.95%,平均39.59%,化学分子式为Fe_5S_6~Fe_7S_8。根据以上矿物学特征,笔者进一步探讨了该矿床磁黄铁矿的沉淀机制:炽热的岩浆热液上涌,与碳酸盐岩地层和碎屑岩地层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并有大气水的加入,使得成矿流体在角岩中先快速降温,形成高温六方磁黄铁矿和低温单斜磁黄铁矿的交生体。同时,大量的含矿热液形成,并充填于有利的成矿空间(主要为层间破碎带)沉淀成矿,形成矽卡岩矿体,然后流体在矽卡岩矿段中经历缓慢降温,形成高温六方磁黄铁矿。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甲玛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100.
高原边坡复杂地形下短时强降水的云型特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潇泓  王小勇  肖玮  赵庆云 《气象》2018,44(11):1445-1453
利用逐时雨量资料、常规高低空观测资料及FY-2卫星云图,对2010—2015年5—9月甘肃省高原边坡复杂地形下76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及卫星云图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甘肃省短时强降水过程相关的特征云型共有6类:副热带高压边沿型、逗点云型、冷锋前部型、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冷涡后部型、弱冷锋前部椭圆形MαCS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边沿型、冷锋前部型、弱冷锋前部椭圆形MαCS型与低层暖平流强迫有关。逗点云型、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主要受高低空冷暖平流强烈交汇影响。冷涡后部型是高空冷平流强迫下形成。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