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2篇
  免费   856篇
  国内免费   1181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2507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869篇
海洋学   59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1998年8月19-20日发生四川盆地北部的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内弱切变上产生的,为历史上少见的疑观暴雨,本文通过过对这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发现湿位涡水平分量表示的非地转特性,能反映位涡分量可弥补的暴雨预报中天图分析难以判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12.
煤田地勘系统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过多或过高地评说实行属地化管理给地勘单位带来的好处,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不从根本上认识属地化管理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促进作用,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关键是要正视  相似文献   
913.
脱水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确定本区太古宙麻粒岩系变质峰期水活度很低,太平寨地区富铝片麻岩和紫苏黑云片麻岩麻粒岩中aH 2O值一般均在0.10~0.20之间,娄子山地区相对稍高,一般为0.15~0.25.全区峰期氧逸度lgfO2在-8~-14之间.(μH2O/XBt Mg)和(μO2/XBtMg)系数平均值太平寨地区分别为- 0.293和-1.60,娄子山地区分别为-0.364和-1.42.全区aH2O很低,同一地区上述各种数值相当均匀,不同地区则有一定差异,这些特征与"碳质变质"机理相符,说明峰期水活度可能受深源CO2流渗透的控制,属于外部缓冲性质.  相似文献   
914.
本文详细分析了填土场地地基土湿陷下沉的原因以及由此引起的建筑狐不均匀沉降和变形。随即提出以石灰桩加固地基土的治理方案,并经沉降观测证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15.
李春初 《海洋与湖沼》2000,31(4):460-464
本文对以研究近代洞庭湖演变趋势为主要内容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系列研究成果进行评论 ,认为采用“假设 -演绎法”研究洞庭湖演变得出的结论 ,依然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并不可靠。文中还对该系列成果提出的“构造沉降是控制洞庭湖演变的关键因素”的论点和一些所谓的“构造沉降”表现及其计算数据提出质疑 ,认为近代洞庭湖的演变不是由内动力“构造沉降”控制 ,而是主要受入湖水沙条件变化、人工围垦湖滩和湖面———基面上升等外动力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16.
917.
利用2008—2018年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重庆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短时强降水高频中心在西部合川,东北部开州、巫溪和云阳,东南部酉阳、秀山地区,均毗邻陡峭山脉,地形抬升和特殊地形对降水有增幅作用;2)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7月为峰值期,20~30 mm/h和30~50 mm...  相似文献   
918.
武敬峰  徐晓芳  邹玲  张雷  蒋清  刘潇 《气象科技》2023,51(5):693-703
600 hPa天气系统能够分析川西高原低涡变化的主要特征,并能识别低涡的发展移动和川西高原强降水落区的关系。利用1979—2020年逐3 h的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和2011—202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对夏半年川西高原600 hPa低涡活动特征、低涡与降水的关系及致雨低涡动力和热力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2年间低涡年均80个,持续时间1 d以内占总数的95.7%;在川西高原本地生成、移入和移出低涡年均61.5个、18个和5.3个;低涡源地和消散地分别在甘孜州白玉县和理塘县为中心的区域。(2)生命史大于12 h的低涡占比36.4%,都会带来降水,其中超83.7%会造成中雨以上降水;低涡伴随的日降水强度最大值中心位置随月份先由川西高原东部与南部地区北移到中部,之后逐渐移回到东部与南部地区,相对应7—8月多低涡从北部南移到中部摆动消亡,其余月份多低涡从中部生成影响到东部和南部地区或在南部生成并停滞或摆动。(3)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和正涡度区的耦合发展以及深厚不稳定层结的形成和加强是致雨低涡发生发展并产生强降水的动力特征和热力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919.
使用ERA5、ERA-Interim和FNL 3种常用再分析/分析资料驱动WRF模式对2006年8月14日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次高原涡活动进行数值模拟,在评估不同再分析资料驱动WRF模式对高原涡的模拟能力基础上,利用涡度收支、视热源和视水汽汇方程,诊断分析高原涡生成过程中的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使用ERA5和ERA...  相似文献   
920.
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在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山东省春秋季两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都有较强的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产生上升运动,形成暴雨。这一结果也表明凝结潜热加热对暴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把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揭示在这两场暴雨过程中,虽然都有中尺度和大尺度辐合上升运动作用的叠加,但在春季暴雨的个例中,垂直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相接近,暴雨以中尺度上升运动为主。而在秋季暴雨的个例中,平行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在形状上相似,在强度上偏强,暴雨的上升运动以大尺度为主,中间夹杂着中小尺度的上升运动,降水以混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