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5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2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184篇 |
地球物理 | 273篇 |
地质学 | 326篇 |
海洋学 | 372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40篇 |
自然地理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194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62.
构造煤甲烷吸附表面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的表面能是致使煤具有吸附性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动力变质作用对构造煤结构和组分的影响,借助甲烷等温吸附实验,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随着压力增大,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吸附甲烷的煤表面能的变化情况,并从构造煤动力变质角度分析了其表面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动力变质作用对构造煤结构和组分改造作用明显,构造煤比共生的原生结构煤微孔隙更发育,吸附能力更强;计算结果也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增大,构造煤吸附甲烷的表面能降低值均大于共生的原生结构煤,构造煤吸附甲烷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3.
64.
基于断裂力学的岩爆破坏形迹两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常规的岩爆判据,可以确定岩爆的大致分布区域,但难以得到岩爆的破坏形迹(Damaged Shape of Rockburst,DSR),为此根据岩爆的特点,推导了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长度和临界应力条件,提出了计算DSR的两级预测方法:通过裂纹失稳扩展时的临界应力,对DSR进行一级预测;在一级预测的DSR范围内加入预设裂纹,进行DSR的二级预测。针对断裂数值模拟方法的缺点,建立了基于扩展有限元(XFEM)模拟裂纹动态扩展的思路,依托ABAQUS平台,建立了XFEM二次开发的分析框架,编制了扩展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了相关的实例验证;结合依托工程嘎隆拉隧道,从岩爆的机制、裂纹的数值仿真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对高地应力地下工程的岩爆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5.
在地震中,岩质滑坡的发生强烈依赖于边坡岩石材料的动力特性。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岩石材料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以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东河口滑坡区发育的代表性岩体千枚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多级循环加卸载试验。试验过程中所采用围压为10MPa,加载波形采用振动频率为2Hz的正弦波,在每级应力水平下进行了60次加卸载循环。根据轴向应力-应变曲线,重点分析了循环周次和上限应力对千枚岩试样的弹性模量、阻尼参数及残余应变的影响,同时对其耗散能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大,试样的弹性模量、阻尼比和阻尼系数总体呈递减趋势。当上限应力较低时,试样处于整个加载过程的初期,岩石内部结构由于初始裂隙、孔洞等的闭合和细小裂纹的产生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导致三参数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加,且数值波动性较大;当上限应力较高时,三参数值变化微小。(2)累积残余应变随循环周次和应力水平增加而总体上呈现出增加趋势,尤其是在轴向应力增加过程中(坡形加载阶段)。然而,在同一级应力水平下(循环段),岩样的累积残余应变与上限应力的关系曲线则呈现出W型变化。(3)单位体积耗散能随循环周次和应力水... 相似文献
66.
地球长波辐射与特大森林火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人们把森林火灾原因归结于雷击、气温高或人为因素。1994年东北林业大学的王述洋等人将天、地、生的相互作用原理和规律引入森林火灾研究,初步阐述了森林火灾年季变化与太阳黑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北太平洋海温、地震活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森林火灾重灾时段多与地球自转运动速度急剧变化、强地震高发期相伴。既然 相似文献
67.
68.
应用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实现了钢纤维混凝土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全过程的实时动态观测研究,连续动态捕获了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干涉条纹图。实时全息干涉条纹的动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直观准确地演示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初裂点和各阶段的变形特征以及裂缝扩展全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混凝土试件的钢纤维掺量大于1.0 %时,钢纤维的阻裂增韧效应是明显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力学参量的计算与分析显示,断裂能是反映钢纤维阻裂效应的敏感参数,用全息干涉条纹图的判识和用断裂能描述获得的试件断裂行为是一致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能够为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69.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dolomite dissolution under burial diagenesis conditions and thermodynamic interpret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imulating experiments on dolomite dissolution by acetic acid were made under burial diagenesis conditions,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75℃to 130℃ and pressures from 20 MPA to 30MP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dolomite increas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ssure,From 75℃/Mpa to 130℃/30 MPa,the total amount of released ca and Mg increased from 32.98mg/L to 337.9mg/L,over one order of magnitude in difference,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ment of Gibbs free energy (ΔG)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is thermodynamic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is suggested that secondary prosities formed by dolomite dissolu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deep burial diagenesis should be more common than those under epigenesis and shallow burial conditions,and therefore dolomite reservoires in the formations that have been deeply buried should be more abundant than in the formations that have only been shallowly buried. 相似文献
70.
吐—哈盆地丘陵油田裂缝定量预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油藏非常复杂和难以评价,本文从岩石脆性变形和递进变形的理论出发,从理论上指出了对理解缝发育程度进行定量预测可能性,并尝试着在露头和岩芯裂缝资料的基础上,以脆性岩石的裂缝密度取决于岩石应变量为假设前提,通过构造曲率的定量分析,岩石弹性应变能的数值模拟计算,以及裂缝和断层的关系分析几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定量估算丘陵油田不同构造部位缝的发育程序。预测结果表明,丘陵油区裂缝发育程度总体有如下特征:裂缝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