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4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81.
西安高陵近代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剖面中105个样品的颗粒与有机质分析,Hg与CaCO3含量测定和史书记载的年代资料,研究了西安高陵渭河距今约120 a来河漫滩沉积指示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高陵渭河约120 a来至少发生了16次大洪水, 洪水规模存在一定差别, 各次洪水一般代表了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 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中有机碳浓度、金属汞的含量、CaCO3含量变化显著,它们与颗粒大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沉积物粒度越细,其有机碳和重金属汞的含量越高,CaCO3含量越少。有机碳和重金属汞的含量变化能够间接指示洪水动力强弱变化和短暂降水量增加。汞含量变化表明,渭河汞污染发生时间相当晚。  相似文献   
182.
用X-ray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渭河西安段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分析了各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As、Cu、Pb、Ni、Cr、Zn 6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Co、Cr、Fe、Mg、Mo、Al质量分数较高,各采样点位的测量值均高于研究区环境背景值,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水平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渭河中下游河段.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平均污染程度为"中等",除采样点位4的潜在生态风险略高外,其他采样点位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较低.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s>Cu>Pb>Ni>Cr>Zn.  相似文献   
183.
渭河地区位于我国中部, 包括甘肃、宁夏及陕西部分地区, 新生代化石资料丰富。口盖作为我国陆相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类型丰富的化石, 目前多报道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主要见于奥陶纪、白垩纪-古近纪地层, 且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 西部仅在西藏有所见及。随着近些年渭河地区工作的不断进展, 在渭南沋河张家坡剖面发现大量口盖化石, 主要产于上新统游河组下部地层, 岩性以灰绿色、青灰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由于岩性疏松、成岩作用弱, 通过清水浸泡、80目筛子淘洗、筛选及稀盐酸处理, 对比早期研究成果, 根据其形态结构特征, 鉴定出4属12种(Mirolaminatus, Assiminea, Parafossarulus和Pseudemmericia), 其中包括8个新种, 均为上新世地层中首次发现的腹足类口盖化石。简单归纳了口盖化石演化序列, 指出腹足类口盖化石的大小及厚度不能作为口盖化石演化特征, 且钙化的比角质的更进步。该化石的发现为腹足类动物群、上新统口盖化石研究及古环境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4.
以评价渭河盆地氦等天然气远景为目的,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由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渭河盆地氦气资源远景调查”计划项目,项目采取多单位联合攻关,多行业资料共享,物化探等多手段联合实施的工作方法,初步探索了氦气成藏模式和调查方法,总结了氦气富集成藏必须具备氦源岩、高效运移通道和载体气藏3大条件,得出渭河盆地具备良好的氦、甲烷等天然气成藏条件等成果,并提出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部分残存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5.
张莹  任战利  邢光远  祁凯  夏岩 《地质通报》2023,42(11):1993-2005
渭河盆地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有助于调整能源结构、降低雾霾及改善环境。在对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勘探、地热井钻井等资料收集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镜下鉴定、储层物性等分析方法,对渭河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热储层物性特征、热储层评价等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具有较好的深部构造热背景;新近系张家坡组和蓝田-灞河组、高陵群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高陵群砂岩孔隙不发育;渭河盆地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3.35%~31.2%,平均值为13.3%;渗透率为0.47×10-3~235×10-3μm2,平均值为29.2×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Ⅳ类储集层;中新统蓝田-灞河组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5.2%~31.2%,平均值为17%;渗透率为0.05×10-3~5684×10-3μm2,平均值为326×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Ⅲ类储集层;中新统高陵群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2.5%~13.9%,平均值为5.8%;渗透率为0.01×10-3~11.04×10-3μm2,平均值为0.75×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Ⅵ类储集层。砂泥岩压实曲线显示张家坡组成岩强度弱,埋藏较浅—中等,岩石呈正常—弱压实,沉积物为弱固结—半固结,处于早成岩B期,地热井容易出砂。而蓝田-灞河组下段、高陵群的声波时差值大多偏离,随深度的增加声波时差值变化不明显,反映为中等压实-强压实特征,由于蓝田-灞河组和高陵群埋藏较深,沉积物为半固结—固结砂岩,蓝田-灞河组、高陵群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地热井不易出砂。新近系热储层的研究表明,渭河盆地蓝田-灞河组埋藏较深,热储层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地热开发层段,加大渭河盆地地热开发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6.
2005年,跨西安坳陷完成一条NW方向,69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该区域的地壳精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图像.地震反射CMP叠加时间剖面显示,以反射事件C为界,地壳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地壳由多组近水平反射带组成,具有分段连续性好、局部存在反射带明显错断或形态突变等特征,清晰地刻画出西安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坳陷底界、渭河断裂带、临潼-长安断裂带和秦岭山前断裂带的几何形态和关系.反射事件C是结晶地壳内宽度约0.5 s的反射带,最深处位于桩号30 km,底界约6.5 s,向西北缓慢抬升至5.5 s,向南东迅速抬升至5.5 s.下地壳有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A、RB: RB是位于桩号40~47 km之间的局部反射团, 而RA为宽度约2 s、向坳陷倾斜的反射带.以桩号38 km为界,反射Moho形态截然不同,而且出现了显著的错断:大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位于双程走时11~14 s水平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宽度约3 s;小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一宽度约2 s、并向大桩号倾斜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其形态和反射事件RA相同.根据地震波速度资料,求得这几个反射带顶界的深度分别为:10.5~13.5 km(反射带C)、20.3~21.5 km(反射带RB)、16.8~34.3 km(反射带RA)和32~36.7 km(反射带Moho)左右.作者认为形态一致的反射事件RA和反射Moho很可能是古秦岭洋向华北地台俯冲的遗迹.此外,西安坳陷内错断新生界深达反射事件C的渭河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和莫霍错断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地壳现今活动性很强,是未来强震发生值得注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7.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横跨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及鄂尔多斯块体的15个地震观测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造山带型、拉张盆地型和稳定克拉通型)的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秦岭北缘平均地壳厚度为37.8km,泊松比为0.247,相对偏低的泊松比表明地壳物质长英质组分增加.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平均地壳厚度为39.2km,泊松比为0.265,偏高的泊松比与鄂尔多斯下方古老的铁镁质结晶基底以及浅部沉积有关.通过接收函数正演计算表明低速的、厚度较大的松散沉积层对Mohorovicic不连续面(Moho)的震相具有较大影响,是渭河地堑内部台站的接收函数Moho转换震相不清楚的主要原因.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渭河地堑上覆松散沉积层,其厚度约为4-8km,该沉积层使得位于渭河地堑内台站的接收函数Moho震相复杂.另外渭河地堑下方中下地壳位置存在一高速区域,该高速体可能与渭河断裂系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8.
为了对比渭河城区段天然河滩与由河滩改造的湿地公园中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进而对河流天然河滩的园林化改造进行评估。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采用样带法、典型样方法和坑穴诱捕法,调查了渭河咸阳城区段天然河滩和被改造为湿地公园的河滩中鸟类的巢和蛇类、蛙类、刺猬类、兔形类、鼠类的分布及其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河滩采样地中,诱捕到的5类野生动物和鸟巢的数量都显著大于其在湿地公园中的数量(p<0.05),且天然河滩被改造为湿地公园后,蛇类、刺猬类和兔形类野生动物几乎消失。可见,将天然河滩改造为湿地公园,实现了城市人居空间的延伸,增加了游憩功能,但是,因其改变了原天然河滩的地形、土壤和植物群落,使得湿地公园失去了原天然河滩的大部分生态功能,野生动物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独特环境,其分布种类和数量皆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9.
气候变化情景下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渭河流域20个气象站1959~ 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的各站逐日潜在蒸散量作为标准值,对基于气温的Hargreaves法进行参数校正以使其适用于渭河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将HadCM3输出数据降尺度到各站点,生成A2,B2两种情景下各站未来日最高、最低气温数...  相似文献   
190.
杨富平 《地下水》2011,(1):131-132
渭河的防洪问题,是陕西省沿渭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通过对渭河存在的泥沙淤积严重、工程防洪能力低、支流问题突出、小水大灾频繁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提出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加快渭河防洪工程体现建设、突出解决南山支流防洪问题、综合解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不断加强基础研究、防汛预警及指挥信息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依法科学防洪,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