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4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水文学方法,使用1954—2002年水文年鉴资料和2003—2005年报汛资料,研究发现秦岭北麓降雨与渭河洪水的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有密切关系,认为秦岭北麓山区是渭河洪水的重要产流区,利用秦岭北麓降雨和气象部门的降雨数值预报,可以预估渭河下游洪水情况,提高渭河洪水预报的时效。  相似文献   
112.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获得了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4阶小波逼近和小波细节分解,同时基于平均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定量化地计算出1~4阶小波细节和小波逼近所对应的场源平均埋深。结合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对获得的重力场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鄂尔多斯地块、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布格重力异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构造区内部重力异常也存在横向的显著差异。布格重力异常的走向、规模、分布特征与二级构造区及主要的断裂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1~4阶细节对应4~23 km不同深度的场源信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东、西部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渭河盆地凹陷、凸起构造区边界清晰,断裂边界与重力异常边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秦岭造山带重力异常连贯性不好,东、西部重力异常变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③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莫霍面埋深具有非常明显的镜像关系。渭河盆地及邻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渭河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交汇处、韩城断裂与双泉—临猗断裂交汇处。渭河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主要由中上地壳剩余密度体所影响,这可能是该区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3.
渭河断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与热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河盆地地处多个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呈现多条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控制着渭河盆地的基底构造以及地热资源的展布。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化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渭河关中段洪水资源化潜力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景宜  石长伟  傅志军  赵昕 《地理研究》2008,27(5):1203-1211
洪水资源化是实施渭河流域关中段流域资源综合管理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通过对渭河流域关中段来水来沙丰枯变化规律和河道冲淤特性的分析,从有利于输水输沙减少泥沙淤积考虑,确定渭河中游洪峰2000m3/s、渭河下游段3000m3/s为洪水利用起算标准;依据这一标准,计算出林家村—魏家堡河段平均年可利用洪水水量、洪水沙量分别为4.038×107m3、6.83×106t,魏家堡—咸阳河段平均年可利用洪水水量、洪水沙量分别为为9.139×107m3、6.05×106t,咸阳—华县河段平均年可利用洪水水量、洪水沙量分别为1.617×108m3、1.843×107t;流域综合管理过程中,必须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利用优化理论寻找平衡机制,实现流域防洪、供水和生态保护兼顾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5.
根据渭河盆地灞河期和游河期的地层沉积特征及分布范围,推断骊山凸起的隆升时期为晚中新世,游河期渭河盆地形成了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两个沉积中心,现今渭河盆地凸起和凹陷的并存的地貌格局很可能自晚中新世就已经形成。渭河盆地周缘在8Ma左右存在一次强烈区域隆升事件,对秦岭的隆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6.
郭亮 《地下水》2012,(4):123-125
通过分析渭河下游临渭区河段砂石资源贮量、补给量的分析,利用有关研究成果计算临渭区河段主槽机械抽砂采砂坑的允许开采深度与允许开采长度,结合规划开采区域计算了临渭区砂石资源可开采量约130.9万m3,提出在实际采砂管理中应加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7.
鄂尔多斯南缘构造带现今地块运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研究区内断裂体系及GPS地体运动矢量数据,将鄂尔多斯南缘构造带分割成AK共11个断块群,将差异性GPS数据转化为断块之间的细部相对运动,给研究地块细部运动差异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模式。鄂尔多斯南缘中东部现今构造应力场整体为挤压应力环境。在渭河盆地西部,从西南方向中秦岭动力楔传递而来的挤压应力峰点在武功咸阳口镇一带形成应力主轴,应力主轴两侧楔形地块普遍存在侧向挤出逃逸,逃逸使GPS运动矢量偏离区域主应力方向。渭河盆地东部则存在左行走滑,显示出豫西断隆的阻隔碰撞作用。鄂尔多斯南缘现今地块相对运动规律符合"三头碰撞"模式,四川地块、鄂尔多斯地块、豫西断隆三个地块的"三头碰撞"形成高应力区,"头间逃逸带"形成走滑带和相对低应力区。本次提出地体之间的"多头碰撞"和"头间逃逸"构造模式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清楚地块之间哪里是"头"接触点、哪里是"头间逃逸带",可以成为研究大中地块周围震源机制分布规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8.
谢元礼  张苏  王文娟  范熙伟 《地下水》2011,33(2):128-129,165
运用遥感解译与分类等技术手段,利用多期TM影像数据,提取渭河宝鸡段的水域范围,运用统计和GIS手段综合分析宝鸡市近年来的水域面积在空间分布和数量上的时序变化情况.通过总结1988年到2007年近20年间宝鸡市水域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引起宝鸡市水环境发生改变的因素以及宝鸡市水治理工程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9.
渭河盆地东南缘蓝田-渭南一带发育较连续完整的新生代地层,其中包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特别是灞河组中产 出典型的三趾马化石,并曾据此建立了灞河期标准生物地层。鉴于灞河组及灞河期沉积地层在中国北方环境变化及古生物 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对陕西蓝田灞河南岸厚约246 m的段家坡灞河组典型剖面进行了详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磁性地层分 析确定的极性序列可与标准古地磁年表(GPTS) 较好对比,结果表明段家坡剖面灞河组年龄为11~7 Ma,属于晚中新世。 本研究支持灞河期单独作为一个地层年代单位,为哺乳动物化石的区域对比提供了相对准确的年代界定,同时结合与其它 盆地同时期沉积的对比探讨了灞河组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认为当时为半干旱型草原气候,沉积环境和气候与上覆的蓝田 组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0.
渭河盆地的石油钻井、地热井及秦岭北缘水文井中普遍发现含高体积分数氦气显示,其氦体积分数之高为国内外少见。渭河盆地天然气氦同位素3He/4He为(2.1~76.0)×10-8,属壳源氦,个别样品有少量幔源氦加入,形成了独特的壳源高氦-富氦天然气。氦气体积分数较高井临近富铀、钍的花岗岩体,说明壳源氦来源于花岗岩的放射性衰变;个别样品有一定的幔源氦加入,表明区内也有一定的幔源氦运聚过程。渭河盆地新近—古近系具有良好圈闭与运移条件,为氦气赋存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