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490篇
大气科学   636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业务应用为目标,开展高时、空分辨率三维风场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融合应用研究。运用北京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系统集成子系统(RMAPS-IN,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Integration),对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VDRAS)30 min临近预报的高时、空分辨率三维风场作为数据源与自动气象站风场观测进行快速融合处理。结果表明,以VDRAS临近预报风场取代数值模式预报场作为融合初猜场后形成的分析结果对于风场有明显的改善:(1)长时间序列客观检验结果表明,地面10 m高风场U/V分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05和0.06 m/s。实时融合对未来预报的影响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U/V分量的绝对误差不断增大。(2)对于11个强对流个例,地面10 m高风场风速均方根误差降低0.3 m/s,风向均方根误差降低13°;边界层三维风场,风速均方根误差降低0.8 m/s,风向均方根误差降低10°。平原站点融合以后风速、风向预报效果有较大改善,山区站点融合以后改善相对较小。(3)通过对2017年7月20日暴雨和7月7日雷暴大风个例的详细分析,发现融合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获得的高分辨率临近预报风场对各对流系统中的中尺度结构特征给出了更加细致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2.
王梦晓  王瑞  傅云飞 《高原气象》2019,38(3):539-551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TRMM PR)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廓线(降水率廓线)与全球探空大气温湿廓线(IGRA)的多年融合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拉萨站夏季降水结构及相应的大气温湿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站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分布在17~45 dBz,大部分小于26 dBz;回波顶高度达17 km,呈现“瘦高”外形;相应的大气低层湿润,降水云内大气并非饱和,但温度露点差比全部状态时的值小。深厚降水系统的回波外形也呈现“瘦高”,按照降水率随高度的非线性变化,其垂直结构可分为三层,而浅薄降水系统的垂直结构呈现一层,即平均降水率斜率随高度呈对数线性变化,最大平均降水率(0.7 mm·h^-1)出现在地面。深厚降水与浅薄降水云体内400 hPa高度(7.5 km)上下的露点温度递减的速率不同。降水云体内的零度层高度大约6.3 km,但PR没有探测到零度层亮带。统计结果还表明拉萨探空站及附近的大气可降水量为20.89 mm·d^-1,降水转化率为27.0%,深厚降水系统的降水转化率是浅薄降水系统的2.9倍,深厚降水系统和浅薄降水系统的CAPE值分别为1941.7 J·kg^-1和1451.8 J·kg^-1。本研究结果为模式模拟青藏高原降水云内的温湿结构提供了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3.
The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REM) has performed well in forecasting heavy rainfall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A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system(4DVar)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forecast skill of the REM.The tangent linear model and adjoint model codes are written according to thecode to coderule,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M adjoint model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The tangent linear and adjoint models of the REM are validated against the observational data,...  相似文献   
104.
康仲远  杨修信 《地震学报》1989,11(1):106-112
广东省琼中和甘肃省永靖两地应力站的观测资料,在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和力学校验后表明,1982年1月25日广东省崖县4.1级地震和1984年1月6日甘肃省武威5.5级两次地震前,相对稳定的区域应力场在孕震后期可能分别受到扰动。测区附加应力状态变化的共同特征是:(1)最大水平主应力曲线呈现非线性变化;(2)主应力方向发生系统偏转;(3)应力的变化趋势在震后迅速恢复稳定,但附加应力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介绍一种最近由作者在美国研制的,由计算机产生等距离区域分界线的程序及其数据结构,同时给出初步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本文把最佳拟合算法(三点和五点差分格式)及串联偏移方法应用在15°波动方程偏移中。由于拟合法的差分因子随着采样间隔、步长、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与原有的波动方程差分偏移法相比,串联偏移方法能有效的使大倾角归位,克服频散,速度及步长可以灵活变化,运算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0.
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江苏地质》1990,(4):9-14
本文研究了宁芜拉分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对其作了系统的测量,结合其它小型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等进行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恢复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