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9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9篇 |
大气科学 | 313篇 |
地球物理 | 470篇 |
地质学 | 533篇 |
海洋学 | 291篇 |
天文学 | 94篇 |
综合类 | 95篇 |
自然地理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精度CTD剖面仪研制过程中的专用设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油水分离压力罐”的主要理论依据及该设备采用的特殊的机械结构,实践证明,利用该设备实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深海重力场检测CTD剖面仪中的某些关键传感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影响磁通门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和经典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改变的因素,对磁通门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和经典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及其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3.
胶州湾悬浮颗粒现场剖面测量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LISST-100现场激光粒度仪于2003年3月在胶州湾首次进行了悬浮颗粒剖面测量,获得了2个剖面的悬浮颗粒现场粒度分布光衰减资料。2个剖面的悬浮颗粒分布自上而下非常相似,颗粒平均大小多为38~74μm,其中1~20μm细颗粒组分所占的比重高。水柱表层悬浮颗粒略粗于底部悬浮颗粒,而且内湾悬浮颗粒比外湾粗。水柱近底层悬浮颗粒粒径同底质浮泥颗粒粒径大小相近,颗粒组成也非常相似。悬浮颗粒浓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接近底部颗粒浓度急剧增高。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可以马上对悬浮颗粒有效密度、颗粒沉降速率和通量做粗略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光衰减系数同颗粒浓度显著相关,推断光衰减主要是由1~250μm悬浮颗粒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而<20μm的悬浮粒子对光衰减作用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光衰减系数与颗粒投影面积显著相关,表明颗粒投影面积可以作为遥感离水反射率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54.
55.
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严重威胁矿山开采和边坡安全。利用GDS HPTAS三轴仪开展弱胶结软岩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速率特征及蠕变破坏模式。采用稳态蠕变率-应力曲线拐点法确定了弱胶结软岩长期强度并分析了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引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用Abel黏壶替代Kelvin模型中的黏壶元件,塑性元件替代弹性元件,建立了可以描述加速蠕变的四元件分数阶弱胶结软岩蠕变模型。采用Trust-Region法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得到模型参数并分析了模型参数与含水率和加载应力的关系,探讨了含水率和加载应力条件对弱胶结软岩蠕变特征的影响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说明四元件分数阶蠕变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全过程蠕变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56.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和计算机搜寻得到几种频谱特性优良的高价标定脉冲波形,将其与我国台网广泛使用的阶跃脉冲相比较,可大幅度提高通带短周期段的标定精度,与国外使用的平衡二阶或三阶脉冲比较,具有响主尖波形特征,既可提高通带短周期段标定精度,又不降低通带长周期段精度,此外,具有生成较容易,技术难度适中,便于推广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57.
北京城郊近地层湍流实验观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利用两台FA-11超声风速温度仪于1992年3月到4月间在北京325 m气象观测塔47 m和120 m两个高度观测到的风速三个正交分量以及声虚温的湍流脉动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城郊粗糙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量及其日变化,无量纲垂直速度和声虚温的方差随稳定度的变化,风速分量和温度的归一化湍流能谱以及动量和热通量的互谱及其随稳定度的变化。并且与平坦均一下垫面近地层湍流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