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3篇
  免费   1018篇
  国内免费   1656篇
测绘学   495篇
大气科学   2566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1753篇
海洋学   1302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392篇
自然地理   49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6篇
  1955年   4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藏高原海拔要素对温度、降水和气候型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宇欣  李育  朱耿睿 《冰川冻土》2019,41(3):505-515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 m,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并对周围乃至全球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使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温度、降水0.5°×0.5°格点数据,以及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成的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了青藏高原温度、降水受海拔要素的影响,并通过青藏高原区域79个气象站的数据进行验证,进而使用柯本气候分类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两种方法对青藏高原气候进行划分,探讨青藏高原各分区海拔要素对温度、降水的影响差异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各分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不同,是由于地形起伏不同造成的青藏高原热源效用不同;降水与海拔的关系不同,是由于各区域受控于不同的气候系统,造成干湿度的不同,因而最大降水高度带不同。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究冻融循环作用对土体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影响机理,以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典型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和MatDEM数值模拟,进行土体内部温度场、水分场和应力场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排土场土料经过冻融循环后发生冻缩现象;低围压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软化型,发生剪切破坏,围压升高后向应变硬化型转变,发生剪胀破坏;抗剪强度的劣化受前3次冻融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第3次达到最低值;温度的传递过程可划分为温度快速下降、缓慢相变过程、继续降温、温度稳定4个阶段;水分运移主要在温度传递的前2个阶段发生,且第二阶段的水分运移量居多;颗粒受冻融作用后整体半径缩小、分散性增大;温度和水分运移引起的颗粒胀缩、冰−水相变、冷生结构的形成等,导致颗粒的大小、位置、连接状态和颗粒间的应力等反复变化,共同驱动土体产生不可逆的结构性损伤,进而造成强度劣化。水分运移不仅为冷生构造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还产生溶蚀、冲刷破坏,与水的相变共同成为冻融循环作用导致土体发生结构调整和应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离散元法模拟冻融循环,有助于了解土体内部的力学特征和强度劣化机理,为冻区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及其他工程建设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冻融循环作用显著影响土石混合体的水-热-变形相互作用过程及力学特性。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单向冻融循环作用下土石混合体水-热-变形相互作用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单向冻融循环装置对30%砾石含量的土石混合体进行了4次单向冻融循环试验,每次循环根据设定的温度变化曲线持续168小时,模拟实际自然环境中冻结和融化的周期。同时,利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开展了未冻融和冻融循环后试样的力学特性测试,并探讨了冻融循环对土石混合体微观结构劣化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向冻融循环对试样内温度、水分和变形有显著影响。冻融循环过程中土石混合体的融化速率大于冻结速率,试样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存在着体积未冻水的迁移和重分布。第一次冻融循环对土石混合体变形影响最为显著,试样的净变形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此外,反复的单向冻融循环改变了试样的孔隙结构。冻融循环后试样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分别减小了45.31%和60.92%,其衰减幅值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4.
英格庄金矿床是胶东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其产出和分布严格受NNE向断裂控制,围岩以古老变质岩和昆嵛山花岗岩为主,金矿物主要以晶隙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脉石晶体之间。通过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可知:均一温度变化有3个峰值(155℃~165℃、205℃~215℃和245℃~265℃);该矿床包裹体盐度w(NaCl)较低(17.17(),在1.05(~17.17(之间变化,应属于低盐度流体;据其成矿压力21.3~58.8MPa,进一步求得的该矿床主要成矿深度为0.83~2.31km,为中浅成矿床;依据包裹体成分测试结果可知,矿床流体属K+-Na+-SO24-Cl-型。氢氧同位素显示其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并有一定的大气降水混入。  相似文献   
95.
In summer,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is a stable water mass of low temperature ly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central Yellow Sea (YS). It is fringed by some typical tidal fronts, which separate deep, stratified water on the offshore side from the well-mixed, shallow water on the inshore side. Three striking fronts--Subei Bank Front (SBF), Shandong Peninsula Front (SPF), and Mokpo Front (MKF; a front off the southwestern tip of the Korean Peninsula)--have been iden- tified by various studies from bo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model results. Ti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se fronts. However, it is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 as to the roles these two kinds of mechanisms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play, and how importance they are in the maintenance processes of the above three fronts. Basing a nested high-resolution model HYCOM (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tidal effects on the thermal fronts in the YS in summertime. 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KF is mainly driven by tide-induced upwelling. For the SPF, tidal mixing is the dominant factor, when lower cold water is stirred upwards along the sloping topography of the western YS. Meanwhil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BF.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rmal balance shows that horizontal nonlinear advection induced by strong tidal current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thermal balance of frontal areas.  相似文献   
96.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分类方案,详细论述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均一温度特征。在同一油气藏,均一温度越高,油相包裹体中的气态烃和挥发份的含量也越高。依据油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变化及其与同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关系可以研究油气藏在充填过程中油气组成,特别是气态烃和挥发份含量的演变。进而可以研究油气藏的油源--生油岩的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本文评述了依据油相包裹体和同生水溶液包裹体PVT相图推断其捕获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讨论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地表温度是研究地-气之间水热平衡的重要参数,对地表温度的全天候获取具有重要意义.热红外遥感可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空间全覆盖的地表温度产品,但是有云地区数据缺失问题制约了地表温度遥感产品的全天候应用.文章发展了2种对云下缺失的地表温度进行重构的方法,方法1是借助地表温度同化数据集发展了一种时空匹配的数据融合方法,方法2是将当...  相似文献   
98.
基于建立在莫高窟窟顶的密闭拱棚,通过监测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对极干旱地区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热动力作用下存在地下水分向大气输送的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在温度作用下土壤结合水分的分解蒸发与土壤盐分的吸湿吸附的交替作用。这也是形成所谓“土壤凝结水分”与“土壤水分呼吸”的根源。当温度升高时,土壤结合水分分解蒸发“呼出”水分,当温度降低时土壤盐分吸湿吸附,“吸入”大气水分,形成土壤与大气不对称水分交流。称质量实验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变化完全对应;有深层水分支持的土壤吸收大气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差。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莫高窟珍贵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2008年1月中国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南方的交通、通讯和输电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研究冷冬的兴趣。气候资料表明,这个冬季的温度负距平可能接近或小于冷冬的标准(-1.5℃),远低于寒冬的标准(-2.5℃)。但是,这是1977年以来最冷的冬季。近千年的资料表明,寒冬之后,夏季在中国出现东部多雨或北方多雨的概率会超过气候值。温度分布的EOF分析表明,2008年1月的温度变化可能是年际变化的反映,因此,未来短时间内再次出现这种类型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0.
高仁祥 《沉积学报》1991,9(3):50-58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嘉-、嘉二段是-套浅海相的碳酸盐灰泥沉积,有较丰富的海相化石。岩石学和同位素数据能定量地研究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强度。准同生白云岩能较好地保持原来的同位素组成,用它来计算海水的温度为28.5-37.5℃。根据白云石-方解石矿物计算出氧同位素平衡温度在150-260℃,平均为210℃,结合该地区的古地温梯度,可推断该层最大埋深可达3700-4400m,现在仅埋深1600-1700m,至少抬升剥蚀了2000m。同位素数据还提供了白云岩化的时间和机理,以及对孔隙度的影响。综合上述同位素数据和岩石学、古生物等证据,归纳出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的沉积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