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surface warming in China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Land use changes such as urbanization, agriculture, pasturing, deforest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irrigation can change the land surface heat flux directly, and also chang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directly, and therefore affect the local temperatur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ir effects from climate trends such as greenhouse-gas effects. Comparing the decadal trends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data with those of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NNR) data provides a good method to separate the effects because the NNR is insensitive to land surface changes.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changes over China a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ion and the NNR surface temperature trends. Our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chang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observed 0.12℃ (10 yr)- 1 increase for daily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0.20℃ (10 yr)- 1 and 0.03℃ (10 yr)-1 increases for the daily minimum and 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s, respectively.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the effects of other land-use changes may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chang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differences in trends shows a marked heterogeneity.The land surface degradation such as deforest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over northern China, and rapidly-developed urbaniz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may have mostly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s at stations north of about 38°N and in Southeast China,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vegetation cover increase due to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32.
《地理教学》2013,(7):60
正假如人类没有把事情搞得一团糟,那么总的来说,地球大气理应还可保持长达数百万年的"宜居性"——但是不会更长久了。太阳正在随着核心收缩和热量加剧而缓慢地变亮。到数亿年以后,它的亮度会比现今增强约10%,从而将整个星球加热到极不舒适的境地。蒸发自海洋的水会引发恶性温室效应,将地球变成一颗  相似文献   
33.
段雯娟 《地球》2013,(3):27-29
正在约2.1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一颗小行星坠落在今天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并在地面上炸出了一个宽达60英里的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如今被称作马尼夸根撞击构造。三叠纪—侏罗纪交界处的沉积物种的冲击石英颗粒与在白垩  相似文献   
34.
煤层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层气是一种廉价、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常规天然气和燃油的不足,750m^3煤层气可顶替1t标准煤。煤层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减少了煤矿甲烷气体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其负面影响是在钻探、压裂、回注水和提纯过程中会造成煤层和煤层气中杂质气体和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对大气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35.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36.
海洋浮游植物铁限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曹勇  李道季  张经 《海洋通报》2002,21(6):83-90
介绍了海洋铁限制的研究进展和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铁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区域,铁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海洋施铁对降低温室效应有着很好的前景,铁也是近岸赤潮发生的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7.
利用过去温暖时期的气候资料研究了未来气候条件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温室效应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3-0.5℃,这种增温幅度与温度效应的预报结果相一致。也与气候变化的自然幅度相一致,由于温室气体效应,现代的气候变化与过去气候变化已有本质不同,经过进一步研究,多数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变化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增温幅度存在普遍适应的规律。冬季大于夏季,高纬度大于低纬度,陆地大于海洋。植物种群的更新及迁移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土壤的形成更将远远落后于气候变化,过渡带的生态系统将长时期内存在,它们将是不稳定的,脆弱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可能会因此加快,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也许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39.
40.
探讨气候变化的新热点: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展过许多观测研究和模式研究。但是由于气溶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气溶胶的观测历史短,至今尚缺少全球范围的气溶胶系统观测资料,所以目前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仍是个很不确定的量。这直接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目前国内外正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有了一些初步的结果。概述了近期国内外对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的研究状况及结果,介绍了今后国际上将要在这一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