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测绘学   464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303篇
地质学   1339篇
海洋学   32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文首次测定了含Li2SO4和MgSO4盐对醇水混合溶剂工溶度的影响和相关系.Li2SO4盐在室温范围内不会使乙醇─水体系分层,但在MgSO4─C2H5OH—H2O体系中加入少量的Li2SO4会使分层温度下降10℃左右,Li2SO4和MgSO4作为混合盐加入乙醇─水体系中表现出加合性.  相似文献   
992.
辽东连山关地区重熔混合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山关地区重熔混合岩位于太古宙钾长花岗岩和浪子山组一段石英岩之间,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局部地段缺失,为动态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其主量元素以富Si、略富Al、富Na、富K和低Mg、低ca为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Be、Mo、Pb、Y、Ba、La、Cu和亏损Co、Ni、Zn、Cr、Ti、V,且与铀关系密切的共生元素有Pb、Mo、V、Be等特点;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相对亏损等特征,具有较显著的Eu负异常。重熔混合岩的成因为韧性剪切作用中围岩的易熔组分不完全、不均匀重熔作用后冷凝再同化形成,重熔混合岩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3.
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Storm-Scale Ensemble Forecast system,简称SSEFs)中集合成员之间发散度不足一直都是研究的难点。本文尝试了将Barnes空间滤波融入到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ETKF)更新预报系统中的混合初值扰动法。该方案将ETKF方法的小尺度信息与来自于侧边界条件扰动的大尺度信息相结合,缓解了扰动在侧边界不匹配的问题。通过2012年北京“7.21”暴雨并使用邻位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初值扰动方案在不同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上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构造混合初始扰动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ETKF试验所构造的初始扰动无法与侧边界条件扰动相匹配,混合后的初始扰动可以有效缓解SSEFs中由于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不匹配产生的虚假波动,其中大尺度信息保留较多的混合试验(ETKF80)和动力降尺度方案(Down)在减少虚假波动方面的效果最优;从集合离散度来看,在前期暖区降水阶段ETKF的离散度在小尺度上最大,随着锋面降水的开始,Down的离散度逐渐超过ETKF,而使用各滤波波段构造的混合试验同时具备ETKF与Down二者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滤波波段可以获得最为合理的离散度表现(ETKF180),说明仅考虑侧边界匹配(Down和ETKF80)并不能获得最合理的集合离散度,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从降水概率预报结果来看,选取合适的滤波波段所构造的混合扰动试验同样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小兴安岭东南端晚石炭世大岭环斑花岗岩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的鹤岗—伊春市交界处大岭一带的晚石炭世弱片麻状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发育环斑结构长石,多以呈自形宽板状或宽板柱状的碱性长石内核和斜长石外薄壳组成,少量为不发育斜长石外壳的卵球状、球状,大小为1.5 ̄3.5cm,其特征与典型的环斑结构在岩相学上是相同的。另外岩体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与环斑钾长石在时空上紧密相伴;包体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含寄主岩的钾长石、石英巨晶;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与寄主岩常呈明显的接触关系,有时呈过渡状、雾迷状;以上充分说明了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MME)。通过对岩体地质、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特征及岩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岭环斑花岗岩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产于造山环境,其形成时代、产出构造背景均不同于典型环斑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5.
利用Thies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两次极端雨强暴雨的雨滴谱资料,结合CINRADA/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极端雨强对流降水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特征、以及地面雨滴谱的形成机制,主要结论为:(1)两次过程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与西风槽共同影响,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2)强对流降水(雨强R>20 mm h-1)雨滴谱参数lg Nw、D0与雨强R关系显示,2015年8月3日参数D0随着R增大很快增大,线性拟合线的斜率较大,lg Nw随着R增大逐渐减小,线性拟合线的斜率为负值;2017年7月26日D0和lg Nw与R都是正相关,但D0和lg Nw随着R增大较缓慢地增大,线性拟合线的斜率较小。强对流降水雨滴浓度NT与雨强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8月3日有较大系数和较小指数,7月26日有较小系数和较大指数。(3)不同雨强的对流降水平均雨滴谱分布显示,8月3日随着雨强...  相似文献   
996.
下垫面非均匀性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美国大气科学中心GENESIS模式中的陆面过程方案,我们在一个全球大气模式网格尺度范围内,研究了来自非均匀下垫面的水汽,能量等通量。基于3种不同的模拟下垫面非均匀性的方法,即马赛克法、混合法以及显式次网格法,我们设计了4种不同的试验。模拟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差异达4%;感热通量达12%;潜热通量达66%;土壤水分可达30%。这一结果说明有必要用实测数据来检验不同的模拟下垫面非均匀性的方法以及用区域气候模式来模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997.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细观结构的CT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庶懋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6,27(12):2137-2142
利用医用CT机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研究了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简称为LSES)这种新型土工材料的细观结构,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CC)和EPS颗粒含量(Ve /Vs)下LSES不同扫描截面的CT图像以及平均CT数ME值和方差SD。随着CC的增加,ME值增加,LSES的结构更加密实,原生损伤减少,而随着Ve /Vs的增加,水泥水化物C-S-H包裹EPS颗粒表面和填充孔隙的效率都将下降,且Ve /Vs与ME值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此外,根据SD值在各截面处分布的不均匀性,认为LSES是局部孔隙比分布差异较大的特殊结构性土,CC和Ve /Vs是影响其结构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大洋环流模式的温盐表面边界条件处理及其影响研究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常用的大洋环流模式温度和盐度的表面边界条件处理方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处理方案对大洋环流变化模拟结果的影响,指出了不同边界条件各自的适用范围。较为典型的温度边界条件包括Haney型边界条件、Rahmstorf等恢复型边界条件、Schopf零热容量条件以及通量条件;盐度边界条件主要包括恢复型边界条件、通量型边界条件以及自然边界条件。边界处理方案之不同,不仅影响到模式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模拟,还影响到一些典型大洋环流变化现象的模拟结果,如极地盐跃层突变现象、海洋层结强烈翻转的冲刷现象、热盐环流的多平衡态现象以及淡水冲击对热盐环流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9.
In recent years, sedimentation conditions in Dongting Lake have varied greatly because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follo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Gorges Dam. The topography of the lake bottom has changed rapidly because of the intense exchange of water and sediment between the lake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However, time series information on lake-bottom topographic change is lacking. 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d a method that combine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in situ water level data to extract a record of Dongting Lake bottom topography from 2003 to 2011. Multi-temporal lake land/water boundaries were extracted from MODIS images using the 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 method. The elevation of water/land boundary points were calculated using water level data and 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f Dongting Lake bottom topography in different periods were then constructed with the multiple heighted waterlines. The mean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the 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 was 0.036, and the mean predicted error for elevation interpolation was -0.19 m. Compar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 data and sediment load data, the method has proven to be most applic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ography of the bottom of Dongting Lake has exhibited uneven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over the last nine years. Moreover, lake-bottom topography has undergone a slight erosion trend within this period, with 58.2% and 41.8% of the lake-bottom area being eroded and deposite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00.
范雯露  景晓琴  杨璟  周思雨 《大气科学》2022,46(5):1113-1131
混合相态层状云与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性,但现阶段数值模式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两者的区别,这是导致云降水的模拟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为了加深对层状云与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差异的理解,并为模式的验证和参数化开发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在中落基山地区进行的Ice in Clouds Experiment—Layer Clouds(ICE-L)项目和High Plain Cumulus(HiCu)项目的飞机观测资料,定量对比分析了该地区大陆性混合相态冬季较浅薄的层状云与较弱及中等强度的夏季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其中,粒子图像和粒子谱通过2D-Cloud和2D-Precipitation探头得到,液态水含量通过热线式King探头测量得到,冰水含量基于粒子谱计算得到。主要结论有:(1)在?30°C~0°C的温度层范围内,夏季对流云内的液态水含量比冬季层状云高一个数量级,冰水含量高一到两个数量级,并且在对流云云顶附近观测到更多的过冷水。此外,夏季对流云中液态水含量在?20°C~0°C上随温度降低而升高,而冬季层状云则相反。夏季对流云中更活跃的冰晶生成和生长过程使得云内液态水质量分数小于层状云。(2)冬季层状云与夏季对流云内相态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随着温度从0°C降低到?30°C,在冬季层状云中冰晶发生贝吉龙过程,云中的过冷水为主的区域向混合相态和冰相转化。而夏季对流云中相态结构更为复杂,体现了对流云中复杂的冰水相互作用。(3)在?30°C~0°C的温度范围内,夏季对流云的粒子谱宽度大于冬季层状云。随着温度的降低,冬季层状云与夏季对流云均存在粒子谱增宽的现象。(4)冬季层状云中,温度低于?20°C时冰晶主要为无规则状,在?20°C~?10°C观测到了辐枝状和无规则状冰晶,在?10°C以上观测到了柱状和无规则状冰晶,说明冰晶的生长主要为凝华增长和碰并增长。而夏季对流云以冻滴、霰粒子与不规则冰晶为主,说明主要为液滴冻结、淞附增长和碰并增长为主。(5)在夏季对流云较强的上升气流中存在较高的液态水含量,但垂直速度与云内冰水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