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陆气耦合模型在实时暴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加拿大区域性中尺度大气模式MC2(Canadian Mesoscale Compressible Community)和新安江模型单向耦合模型系统,对2005年7月4~15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场暴雨洪水,进行了实时预报.采用王家坝以上流域的实测降水和王家坝断面的实测洪水资料,对MC2预报降水的时空分布和陆气耦合模型预报的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C2对该场强降水过程具有很好的预报能力,陆气耦合模型有效地增长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简称LULC) 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 000 km2 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M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域森林覆盖率为50.97%,灌丛25.58%;农田约占15%,其中旱地与水田的比例约10:3;石砾裸地等强烈退化类型合占5.66%;水域约占1%。② 区内秦岭南坡、汉-丹平原丘陵、巴山北坡三部分的LULC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退化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汉-丹平原丘陵地区;秦岭南坡耕地的水分条件较巴山北坡好,但局部土地退化现象也更严重。③ 地形对LULC具有明显影响。海拔高度控制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强度的分布;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分布显示了坡度对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制作用;坡向对局部LULC格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区域尺度上可能对秦岭南坡与巴山北坡的LULC结构差异具有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当前的LULC结构和空间格局显示,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缓地区,而退化土地类型也主要存在于这一区域,是流域水质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83.
古淮口岸线冲淤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凌申 《海洋通报》2001,20(5):40-46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及有关文献,对古淮河口的动态冲淤演变进行了研究。由于海面变化,黄河夺淮等诸多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古淮口海岸线变迁十分复杂。黄河夺淮前,河口东迁缓慢;黄河夺淮后,河口岸线东迁速度加快;黄河北归后,此带岸线蚀退严重。  相似文献   
84.
金钟 《今日国土》2008,(6):35-36
汶川地震地球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惊人地改变了川西北的地貌,"天府之国"生态屏障受到重创。汶川、北川、青川、茂县等多个重要生态县,树木连根折断滚落山下,草坡、灌木无踪无影,山上  相似文献   
85.
赤水河流域中上游坡地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宏  林国敏  康文华 《地理研究》2018,37(4):704-716
在喀斯特地区,较大的地表坡降和坡地开发强度导致承载在地表景观上的污染物因地势和降水加倍迁移到河水中。以赤水河流域中上游为研究区,分别在全子流域、子流域坡地、子流域陡坡地三个层面上提取景观结构、景观开发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各级坡地景观特征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与总林地相比坡林地对水质潜在的“汇”作用更加显著;占总耕地面积不足1/7的陡坡耕地、却对河水中总磷(TP)和氨氮(NH3-N)浓度大小贡献显著(相关系数为0.608和0.614)。② 景观开发强度与各水质污染物指标呈现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60,它比单个景观对水质指标更具解释能力。③ 斑块形状复杂度、景观多样性、景观分离度均与水质污染物指标呈高度或显著正相关,且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大,水质污染物指标对景观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和农香多样性指数(SHDI)越来越敏感。故减少对坡地尤其是陡坡地景观的不当人为干扰,对喀斯特地区流域水质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杂志     
《湖南地质》2011,(8):6-6
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本应有先天优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那句被媒体高频引用的“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但是,中国却始终行走在稀土产业链的中上游微利领域,在高端技术领域的成果乏善可陈,专利技术往往受制于人。与之相对的是,长期以来,发达国家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了“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体系,同时,牢牢掌握着稀土关键技术领域的主导权,直到今日。  相似文献   
87.
黑河中上游段河道渗漏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河道断面法对黑河中上游河段河道渗漏量进行了比测试验,结果表明:河床岩性组成、河流平面几何形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输水方式的改变等对河道渗漏量影响显著.黑河实施全流域调水前后河道渗漏量发生显著的跳跃性变化,莺落峡至312桥区间河道渗漏量调水前为1.2543×108 m3,调水后为4.3747×108 m3,调水后较调水前河道渗漏量增加3.1203×108 m3;河道流量越小其相应损失率愈大,河道流量越大,其相应损失率愈小,由此得出各河段不同流量单位河长的损失率服从倒数函数分布.研究结果是在黑河中上游实体河道上进行上下断面流量比测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该河段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流域水资源重复利用、水量调度计算各种模拟模型验证河道渗漏量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8.
全新世淮河三角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28年以前淮河是位于我国东部独立入黄海的一条大河.1128年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夺淮入黄海,结束了淮河三角洲的活动.尽管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回归渤海,但是1851年洪泽湖大堤决口,此后淮河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根据近几十年来苏北全新世沉积研究成果及淮河、江苏近岸海洋水文状况,推测 7000aB.P~1128年形成的淮河三角洲形成、演化和特征.1128年以前淮河口及其附近海域东北向和东北偏北向波浪强,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沉积物优势运移方向为SSE,河口南侧形成两条延伸很远的海岸砂堤(障壁坝-海滩脊),其内侧为泻湖和海岸低地,形成一个明显不对称的淮河三角洲.淮河三角洲发育历经两个阶段:早期阶段为 7000~3500aB.P.,东岗砂堤逐渐形成,加宽;晚期阶段3500aB.P.~1128年西岗砂堤逐渐形成,加宽.  相似文献   
89.
在农田管理中,土壤水分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了对黑河中上游土壤水分进行合理评估,利用黑河流域中游自动气象站数据,采用BBH(Bucket with a Bottom Hole)模型,计算得到位于黑河中游盈科灌区农田的表层土壤水分,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流域土壤水分有一定的精度,能够满足农田水分预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