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分析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认为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和相对稳定、西脊点偏西以及三次南北和东西振荡的中短期活动过程,是2003年淮河多雨期副高活动的主要特征,符合江淮流域洪涝年份副高活动的统计规律。利用动力学理论和天气学原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2003年淮河多雨期副高活动的成因和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副高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揭示出副高与西风带系统和副热带急流活动之间新的特征关系。  相似文献   
82.
我国参考作物蒸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根据我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2004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年逐日、逐月参考作物蒸散值(ET0)和年总量.结果表明,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多年平均值大多界于800~1 100 mm之间,西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1978年出现最大值,1993年出现最低值,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波动小,西北地区波动大.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率在-30~30 mm·(10 a)-1之间,西部和长江流域地区显著下降,东部沿海、黄河中上游和东北显著上升.造成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出现先降后增趋势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净辐射)和饱和差.  相似文献   
83.
预估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未来气候变化对于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应用降尺度方法模拟喀斯特地区的未来气候情景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本文依据珠江流域红柳江区13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实测日气温、日降水量资料和全球大气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SDSM模型预测流域在HadCM3模式SRES A2和B2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年份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DSM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确定性系数分别可达99%和65%左右;(2)A2、B2两种情景下,21世纪气温和降水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增幅逐渐增大。截至21世纪末,A2、B2两种情景下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分别为+3.39 ℃和+2.49 ℃,日均降水将分别增加117.30 %和80.90 %;(3)未来的气温上升以秋季和春季变化最为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夏季降水增幅最大。分析成果可为喀斯特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与应对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研究增强型植被指数基于Landsat-8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分析研究区土壤水分总体分布,提高该地区应对干旱灾害的能力。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方法,以淮河流域上游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2017年2月的Landsat-8影像,分别计算了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基于TVDI构建了两种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比较了:1) EVI在TM数据中的应用特点;2)研究区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3)两种模型反演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基于TM数据计算的EVI总体明显低于NDVI,但不同时间段的结果并不总是低于NDVI;2)基于EVI的模型结果精度低于基于NDVI模型结果。3)两种模型结果与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的关系均为负相关,其中,基于EVI的模型结果与地表温度的负相关程度极高,即基于EVI的模型结果受植被影响较小,受温度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85.
淮河流域经济是典型的大流域经济之一,推动其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选择,对于新时代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基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特殊性与实践特征出发,以2003-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法及面板Tobit模型,考察分析其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提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1.482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阶段性波动明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内的下、中游城市,具有“双核引领”的空间集聚特征,而上游城市始终处于“低水平稳定增长陷阱”阶段;超变密度是引致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人均产出、对外开放、人力资本和政府干预驱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上、中、下游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性。探究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及其演进规律,对于分析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提升路径、促进淮河全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6.
87.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在解析城镇化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均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城镇化先抑制、达到一定阈值后转为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在2014年皆达到拐点值,而综合城镇化水平尚未达到拐点值,需要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倒“U”型溢出效应,同时,在当前研究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负向外溢效应。论文为深入解析城镇化与水资源互动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深化新型城镇化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8.
利用1970~1997年9~10月逐日08时地面、850hPa、700hPa及500hPa历史天气图资料以及同期汉江中上游50个雨量站降水资料,通过对副高活动范围和各物理量场的差异分析,结合流域降水强度,建立了3套降水副高预报模型,3套非降水副高预报  相似文献   
89.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Huai River (MRHR) flows northeast into the Hongzehu Lake. Before entering the Hongzehu Lake, the Huai River has a braided channel which is shallow and wide, and the riverbed has a negative slop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RHR, this river rea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ections: a quasi-straight (or mildly curved) section, a bend section, and a braided section. The majority of the MRHR is quasi-straight. In this paper, several parameter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geomorphology of the MRHR. Statistic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n length "L" and channel width "B" for different channel patt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dering length "S" and bankfull channel width "B" is also deriv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nkfull channel width "B", the bankfull cross sectional area "A" and the average flow depth "H" are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dominant discharge in the channel. A relationship is derived that describes the denendencv of the curvature radius "R" on the dominant discharae "O". water surface slone "J"and the turning angle "α".  相似文献   
90.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AMSR-E) for flood monitor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based on the polarized ratio index (PRI), which was computed by using AMSR-E data at 37GHz,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values and the water surface fraction (WSF) got by using the PRI at 37GHz.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data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WSF values. The analysis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using the WSF map on July 6, 2003 indicates that the use of WSF for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assessment is feasible. Utilizing the correlation of WSF derived from AMSR-E and water area derived from MODIS, the water area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ere computed by only using AMSR-E data in the summer of 2003, which overcame the influence of cloud on water estimation using MODIS data during fl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