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通过有限的土壤监测点位如何科学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是目前土壤环境监测领域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以淮河流域安徽段为研究区域,针对5个主要土壤污染类型在连续五年内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426个监测点位评价,采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出区域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分布图。从评价结果来看,淮河流域安徽段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为安全,96.48%的调查地块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但是个别点位超标严重;从评价区域中重金属分布情况来看,各重金属总体含量均较低,局部区域略高。本文采用分类型专项监测的方法,探讨通过土壤点位监测结果反映区域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该方法适用于对大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12.
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对不同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颖  高超  张勋  许莹  李鹏 《水文》2017,37(3):22-28
基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8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日降水量与温度数据,通过改变降水量和温度建立25种气候情景,利用SWIM水文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径流量进行模拟,分析了淮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对不同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该地区旱涝灾害的及时预警。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在仅考虑降水量和温度的情况下,径流量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处在1.7012~2.1358范围内,而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弱,三个站点径流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处在-0.0499~0.1547范围内;研究区在研究期内降水量变化对径流量的变化贡献较小,由大坡岭向下游依次为-0.0014,-0.0052,-0.0009,温度变化对径流量的贡献较大,由大坡岭向下游依次为0.0828,0.0152,0.0039,径流量对气候要素的响应不仅由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决定,也受到气候要素变化幅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3.
淮河上游地区干旱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淮河上游6个雨量站1964~2000年日降雨资料和邻近气象站气象资料,分别计算各站逐月Palmer干旱指标和雨量距平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上游地区旱涝程度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夏季干旱多发,不过干旱等级多集中在轻微干旱和中等干旱;秋冬季节则是严重干旱多发的季节;极端干旱多发于春季;相比降雨量较大的淮南地区,淮北地区更为干旱.  相似文献   
214.
薛春汀  周良勇 《地理研究》2010,29(11):1961-1970
现在的洪泽湖和淮河中游河道不断淤高,致使淮河中游洪涝不断。入洪泽湖后淮河水主要流入长江。而苏北北部地区需要水,因入海泥沙数量太少而致海岸侵蚀问题不能根本解决,那里需要淮河的泥沙。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格局。在洪泽湖北岸和浅水区开挖与洪泽湖分离的河道,连接完成远期工程的淮河入海水道和拓宽、挖深的淮沭河—北六塘河—新沂河水道,使淮河水沙只经过这两条水道到达黄海,改变淮河水沙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新水道路程短,比降大,使洪泽湖和淮河中游河道不再淤高,并将进一步使淮河中游水道刷深,减轻淮河中游洪涝灾害,并为洪泽湖湖底高程降低创造条件。通过分析现在淮河的输沙量、输沙模数,与历史时期和其他流域对比,认为连云港至射阳河口这段海岸将改变为北部稳定,南部缓慢进积,形成新的淮河三角洲,彻底解决苏北海岸侵蚀问题。  相似文献   
215.
淮北平原地处中国南北方过渡的关键带,该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为中国南北方过渡带古气候环境演化提供重要信息,而且能为构建中国晚新生代从东到西完整气候环境格局提供东部关键地区记录.但目前该区域晚新生代长尺度的气候环境记录非常缺乏.本文利用淮北平原HN钻孔沉积物岩性、粒度、磁化率、色度等分析结果,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  相似文献   
216.
近50 年来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统计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佘敦先  夏军  张永勇  杜鸿 《地理学报》2011,66(9):1200-1210
以淮河流域27 个气象站点1960-2009 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选取年最大降水量序列(AM) 和超门限峰值序列(POT),分析淮河流域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淮河流域降水极值的统计特征。研究发现:过去50 年,淮河流域大多数站点年最大日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少数站点有减少的趋势,但增加和减少的趋势均不明显。从单个气象站点50 年降水序列来看,年最大日降水事件发生的时间大多集中于20 世纪60-70 年代,且以汛期居多。利用L-矩法、K-S 检验等方法,发现GEV和GP分布分别能够较好的拟合AM和POT序列。通过计算比较在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降水量,发现POT序列及其对应的GP分布能够更好的模拟淮河流域极端降水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