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1029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验初期,完成了多部雷达的架设、观测和数据质量监控。在2019年夏季以乌鲁木齐牧试站为基地成功观测了多个降水过程,完成了气溶胶和冰核的连续地面观测以及无人机观测;在2019-2020年冬季成功观测两次降雪过程,并进行了烟炉增雪作业。  相似文献   
992.
王继康  江琪  尤媛  饶晓琴  盛黎  桂海林  花丛  张碧辉 《气象》2021,47(3):348-358
基于生物质燃烧排放源清单、地面观测和数值模式对东南亚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气溶胶的排放特征,以及其在2020年春季对我国云南地区霾天气和南方前汛期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气溶胶排放主要集中于每年3-4月,排放峰值时段集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主要排放区域为缅甸东部和老挝北部.中南半岛生物质燃...  相似文献   
993.
高分异的高硅流纹岩具有稀土元素(REE)成矿的潜在价值.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发育高比例的长英质岩石为特征,但其是否具有稀土成矿的潜力还缺少有力证据.本次研究以来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塔北隆起S42井的高硅熔结凝灰岩为研究对象,从中识别出多种富Fe-P-REE的矿物集合体:①熔结凝灰岩的岩屑具有由磁铁矿、独居石和碱性长石等矿物...  相似文献   
994.
对南盘江地区进行野外石油地质考察,在中三叠统法郎组中发现液态油苗。该油苗位于云南省泸西地区,地表延伸长度超过12km。含油层位的岩性为全黑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油气显示性质为液态油苗和稠油,呈褐黑色、褐黄色,多以浸染状、晶间孔型、溶洞型和裂缝型产出。含油层的下伏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产2套累计厚度16m左右的油浸砂糖状白云岩。含油层上覆地层法郎组上段为一套泥质碎屑岩沉积,该套地层的泥岩段中有大量油斑产出。液态油苗的发现显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s)形成的8组最新的未来可能情景(SSPx-y情景),被用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以据此来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幅度和趋势。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8组SSPx-y新情景中主要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数据的基准年排放强度分布、未来排放强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在6个典型区域排放强度的逐年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碳(CO2)、甲烷(CH4)、黑碳(BC)、二氧化硫(SO2)在基准年的排放强度高值区都位于东亚和南亚。相比于基准年,2100年CO2和CH4在高和低辐射强迫情景下表现出的排放强度变化有显著差异。此外,所有情景下2100年的BC和SO2全球平均排放强度都弱于基准年的排放强度。在时间变化上,随着生物质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不断进步,所有地区在4组不超过3.4 W/m2的低辐射强迫情景下,CO2排放强度到2100年都呈现负值。其中,南美洲的负排放最强,2100年在SSP5-3.4情景下该地区的排放强度为-0.3 kg m-2 a-1。最后,对比东亚和南亚排放强度的逐年变化可以发现,在各情景所描述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东亚的减排行动的成效都要好于南亚。  相似文献   
996.
利用MODIS资料遥感香港地区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大气气溶胶业务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1 km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方法, 并应用于香港地区的反演. 与地面太阳光度计的长期对比相对偏差大约为20%以内, 显示这一方法在香港地区的试用具有较高的精度.将该产品应用于空气污染个例, 并与香港地区14个站的地面污染物PM10(直径在10 μm以下的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可以用来描绘城市尺度的气溶胶污染分布, 提供了更好地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997.
人为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及其对南亚冬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on 4.0)耦合入一个化学过程,对硫酸盐、黑碳、有机碳这3种人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直接辐射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研究了气溶胶对南亚冬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厚度和地表短波辐射强迫的时空变化可能主要受硫酸盐气溶胶的影响。在南亚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时期和南亚冬季风盛行时期,大气层顶和地表的负短波辐射强迫分布与气溶胶分布基本一致,地表辐射强迫强度绝对值比大气层顶辐射强迫强度绝对值大得多。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表明:在南亚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时期和南亚冬季风盛行时期,南亚人为气溶胶主要分布区中的气溶胶柱浓度含量与南亚冬季风的建立和强度有反相关关系。这与气溶胶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引起气温和位势高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diance ratio (radiance at wavelength 450 nm to 650 nm) and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 "LUT" (look-up table) approach is then presented for the retrieval of AOD from the radiance ratio. In this LUT approach, the AOD retrieval error depends mainly on the assumption of aerosol types. From the preliminary simulation, a typical error of 15%–20% in AOD obtained from the radiance ratio is estimated, due to neglecting changes in...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paper, the RIEMS 2.0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sulfate, black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aerosols over China (16.2°-44.1°N, 93.4°-132.4°E) in 1998. The climate effects of these three anthropogenic aerosols are also simulated.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regional average column burdens of sulfate, BC, OC, and SOC were 5.9, 0.24, 2.4, and 0.49 mg m-2, with maxima of 33.9, 1.48, 7.3, and 1.1 mg m-2, respectively. The column burden and 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seco...  相似文献   
1000.
In the Mexican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within 500 m of cloud boundaries at altitudes of 1000, 2500, and 4200 m, were compared against size distributions at the same levels but 1500 m away from the cloud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s near and far from the cloud are related to processes that may change particle properties inside the cloud.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aerosols are deduced from the particles’ refractive index, as derived from comparisons with the sc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