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63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16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吕宋海峡输送年际变异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Tgcm数值模式1980—2001年的常规模拟输出数据,研究了吕宋海峡22年平均的体积、热量和盐量输送随深度的变化,并利用小波变换分别分析了吕宋海峡3个层次(0—145、145—915、915—1 837m)体积和热量输送的年际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在吕宋海峡1 837m层以下,仍有一定数量的西北太平洋海水(体积和盐)西向输送到南海;(2)915—1 615m层的年际体积输送的变化趋势与上两个层次(0—145m、145—915m)类似,但是在某些ENSO时期(如1985、1987、1991—1995年),其年际变化与145—915m层年际变化的位相相反;(3)吕宋海峡年际体积(热量)输送的小波谱图较明显地反映出ENSO现象对吕宋海峡不同层次的输送均产生一定影响。145—915m层次的吕宋海峡年际体积输送与ENSO现象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72.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流沙下垫面2013年7、10月和2014年1、4月的湍流通量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近地层湍流强度,同时针对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关系和总体输送系数等陆面过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风速各分量的湍流强度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风速处于2 m·s-1以下时湍流发展最为旺盛。湍流强度主要由水平方向风速分量决定,垂直方向风速的作用较小,且近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利于湍流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平坦且没有建筑物的沙漠地区,机械湍流较弱,湍流强度相应较小。(2)风速各分量的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z/L)均满足1/3次方函数规律,其中垂直方向风速分量的拟合曲线方程较好。(3)动量输送系数Cd具有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状态且各月的日变化形态均呈夜间低、日间高的循环形态。热量输送系数Ch的不同月份日变化间并没有明显的排列次序,且日出日落前后具有明显的波动。不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73.
利用最新发布的CALIPSO产品,构建了2007-2017年中国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并结合HYSPLIT-4模式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沙尘的三维输送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的沙尘排放源区主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尘气溶胶出现频率分别为60%和35%。塔克拉玛干沙漠排放的沙尘主要(50%~70%)停留在源地0~6 000 m高度,少部分向东输送至甘肃和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排放的沙尘则主要向东输送。中国沙尘排放量在春季最大,向东输送最强;夏季,东亚夏季风限制了沙尘向东输送;秋季,沙尘排放减弱,输送强度和夏季相当;沙尘排放量在冬季最小,输送最弱。夏季,沙尘在输送过程中可被抬升至高度5 000 m以上,春季次之,秋、冬季的沙尘主要在低层大气输送。沙尘在向东输送的过程中被抬升并和当地人为污染物混合变为污染性沙尘,华北地区污染性沙尘出现频率高达30%;输送到海洋的沙尘也会与洋面上(0~3 000 m高度)的海盐气溶胶混合,出现频率约为10%。  相似文献   
74.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以下简称四川“7.9”暴雨).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稳定少动、降水强度及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000ram以上,造成严重灾害.为分析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河对四川“7.9”暴雨的影响.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孟加拉湾大气河水汽对这次暴雨的作用及影响,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孟加拉湾大气河受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影响,并在200 hPa和850 hPa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四川地区输送水汽.这种水汽输送一直持续到11日才停止,此时降水也趋于结束.在整个暴雨过程中,850 hPa上孟加拉湾大气河输送的水汽由于云贵高原阻挡,而绕开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西太副高外围的水汽以及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汇合后,在低空急流左侧辐合气流作用下输送到四川盆地,为暴雨产生提供水汽.同时,700 hPa上的水汽直接越过云贵高原到达四川盆地.孟加拉湾大气河的这两种输送方式为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  相似文献   
75.
2006年台风“碧利斯”与“格美”的降水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6年7月登陆,西移影响粤东的路径相似、降水过程强度和范围不同的2次台风过程,从环流形势,台风环流本身、结构以及降水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的降水是一典型的和西南季风相结合的降水,而"格美"的降水仅仅是台风本身环流的降水.同时发现两者在登陆2 d内500 hPa平均高度场、水汽通量垂直剖面图,水汽输送时间序列图上均有显著差异.指出水汽输送的强弱,决定了登陆台风的维持时间和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76.
李多  刘芸芸 《气象》2022,(10):1343-1353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2022年春季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诊断。2022年春季,我国季风雨带进程总体呈现偏早的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接近常年同期,但旱涝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西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通过对同期的环流分析发现,对流层中高层形成的自乌拉尔山以北经青藏高原至中南半岛“-+-”的西北—东南向异常环流形势,使得低层风场上低纬异常偏东气流及南下的异常东北—偏北气流在西南地区辐合,有利于水汽向西南地区的输送和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的交汇,从而导致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此外,自2021年秋季开始并一直持续发展的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是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而拉尼娜事件结束的早晚会对春季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产生不同的影响。2022年春季持续发展的拉尼娜事件使得上述异常环流型更为典型,更有利于西南地区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77.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过程中的垂直耦合过程及其机制,是一项隐含在TC生成关键因子——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条件下的,重要但尚未被解答的基础科学难题.文章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即使是发生在正压环境下的TC生成过程,仍然存在TC胚胎区的对流层中低层槽...  相似文献   
78.
陈小婷  赵强  刘慧  彭力 《干旱气象》2022,(6):968-980
为深入认识西北半干旱区暴雨的水汽特征及来源,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能力,利用高空及地面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0.25°×0.25°)对2022年7月11日、8月9日陕北两次不同环流背景下、不同强度大范围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及收支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定量分析水汽来源及贡献率。结果显示: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及低涡、低空急流是7月11日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气旋式辐合、850 hPa低涡加强并缓慢移动造成区域性暴雨;短波槽、低层切变线是8月9日暴雨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切变线两侧次级环流抬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外围暖湿气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大范围对流性暴雨天气。7月11日地面至300 hPa水汽输送更强,700 hPa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急流形成两支明显的水汽输...  相似文献   
79.
南大洋是世界上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也是唯一一个完全环绕地球、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大洋围绕着南极大陆,从地理上看属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向南极大陆的延伸,后因在那里发现了重要的不同洋流,国际水文地理组织才于2000年将其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但由于南大洋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大洋中脊,因此将它划作一个大洋是否恰当仍存在争议。又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极地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南大洋成为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80.
长江流域旱涝典型年大气水汽输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125个探空站一日两次自地面至100hpa共11个层次上的观测资料,对长江流域典型夏涝年(1980年)和夏旱年(1985年)我国大气中水汽总输送场、涡动输送场及散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汽总输送场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支气流携带的水汽交汇于长江流域,且整个水汽输送场稳定持久,则在水汽辐合带附近导致大量降水,形成洪涝;反之,当三支气流微弱不稳定,不能形成水汽辐合带条件,则形成干旱。涡动输送亦反映出类似的特征。稳定且强盛的西南气流水汽输送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