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3年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林昌  张芳华 《气象》2013,39(5):659-664
2013年2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强度较常年同期略偏强;中高纬度环流呈3波型分布,中低纬地区南支槽位置偏西,不利于西南暖湿空气向我国内陆的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略偏强。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同期偏高0.5℃。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1 mm,较常年同期(17.4 mm)偏少19.0%。月内我国出现了2次全国性冷空气过程,雾霾天气频繁,西藏南部出现特大暴雪,西南地区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82.
刘奇勇 《干旱区地理》2020,43(4):1127-1135
为深入研究雾霾天气对高校学生旅游出行意向的影响程度,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17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旅游动机、出行前决策、旅游目的地体验、游客忠诚度四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雾霾天气对河南省高校学生的旅游动机、出行前决策、旅游目的地体验和游客忠诚度四个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并从政府、旅游企业、大学生自身等3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政府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给予旅游业重点扶持、改善各景区公共交通状况,旅游企业应建立常态化的空气质量检测与播报、增加景区内植被覆盖率、增加室内旅游休闲项目,大学生自身应合理安排出游时间、及时做好防护、多使用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针对雾霾天气造成图像质量退化引起的图像对比度降低问题,根据目标场景与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光偏振特性的差异,开展雾霾天气目标偏振探测图像复原研究。通过实验获取雾霾天气条件下不同偏振旋转方位角度图像,提出图像复原算法进而提高图像对比度,抑制雾霾介质造成图像退化的影响,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结果表明,此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对比度和图像信息熵值,恢复目标,同时获取了目标景物的深度信息。本文研究为雾霾天气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环监站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2017年12月四川盆地南部一次持续性雾霾的气象特征和增强机制。结果表明:(1)中高纬平直纬向环流、低层弱偏南偏东气流、地面均压场组成的静稳天气长时间维持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2)上干下湿、逆温明显的大气稳定层结,连续无降水、近地层高湿和较弱的风场提供有利的气象要素条件。(3)低层弱冷平流、上层暖平流促进稳定层结长时间维持和近地层水汽凝结作用加强,为雾霾天气的增强和持续起到了重要作用。(4)冷空气、降水,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增强是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5.
利用2006—2015年京津冀气象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秋冬季影响雾霾形成与消散的静稳大气和通透大气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气象因子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京津冀秋冬季降水对雾霾起不到冲刷作用,反而促进雾霾的形成与维持;京津冀秋冬季雾霾消散主要是风场因子的贡献。雾霾消散的大气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在不同大气状态下,各风场因子对雾霾消散的贡献不同。采用迭代自组织数据类差最大值阈值分割法找出了各风场因子的最佳阈值。根据各风场因子对雾霾消散的敏感性和因子间的相关,筛选出3类大气状态下雾霾消散因子指标。采用指标叠套法对2016、2017年秋冬季大气进行检验,表明雾霾消散指标及其阈值能较好区分静稳大气和通透大气,对雾霾过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通过对derf2.0模式产品释用,可为延伸期雾霾过程客观化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6.
雾霾污染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雾霾污染与城市蔓延在某种程度上相伴而生。城市蔓延是否加剧了中国的雾霾污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利用美国国家极地轨道合作卫星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s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 NPP-VIIRS) 获取的夜间灯光数据,在量化城市蔓延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蔓延是否会对城市雾霾污染产生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城市蔓延影响雾霾污染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夜间灯光数据可以有效地量化与表征城市蔓延,且中国的城市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雾霾污染。此外,城市蔓延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土地城镇化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等途径影响雾霾污染。  相似文献   
87.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GPS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水汽探测手段,能高时效、高时空分辨率、自动实时、全天候地获取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首先统计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原因与变化规律,然后从GPS水汽、雾霾指数与空气相对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性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PS水汽与雾霾天气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PS水汽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雾霾天气的监测与预报,而且气象部门可依据GPS水汽含量开展人工增雨(雪)来减缓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进而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中国雾霾分布及其组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天气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及交通能见度的极大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收集相关污染物与气象数据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及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2014年1月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组成要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2014年1月我国各省会城市基本都受到雾霾影响,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显著,华东、华南沿海城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西南部地区大部雾霾污染明显小于其他地区。从雾霾物质组成上看,PM_(2.5)与PM_(10)、CO、NO_2和SO_2之间存在微妙关系,随着其他污染物的增加,PM_(2.5)数值也会随之增大,其中PM_(10)和CO对PM2.5的影响是显著的。从研究方法上看,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建模方法对雾霾及其组成成份相关性研究的效果(84%)略好于最小二乘法的分析效果(82.59%)。本研究可为了解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青海玉树县南洞卡组粗面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55.92%~57.85%,高Na2O、MgO和Al2O3,低K2O、TiO2和 P2O5,铝饱和指数A/CNK=0.98~1.08,具有准铝-弱过铝质的特点。岩石K2O含量低,Na2O/K2O=12.60~15.97,显示出钠质粗面安山岩特征。SiO2-K2O图解和里特曼指数(2.89~3.25),说明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弱富集右倾型,铕弱负异常(σEu=0.90~0.96)。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和U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样品Ce/Pb、Nb/U 并未随着Mg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样品的La/Nb、Zr/Nb、Ba/Nb比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其源区特征的反映。研究表明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且受到俯冲板片熔体对源区的改造作用。结合234 Ma的形成年龄,说明该粗面安山岩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的地质记录,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也为江达-维西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发生于2004年的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因其规模巨大,并且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而得到广泛的研究。研究者通过分析大量高质量的地震、大地测量和地质数据,提出很多构造模型,以进一步了解这次地震的破裂长度、持续时间、断层几何形状、破裂速度和滑动过程等信息。一些最新的模型尽管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在大尺度特征上都是一致的,例如,沿着整个长1300~1500km的破裂区域都有明显的同震滑动。块体滑动的速度非常快,足以辐射出地震波。由于这次地震的规模很大,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也促使人们创造和发展新的分析和反演方法,如多源反演、高频体波成像,以及通过卫星观测海啸浪高和重力变化等。苏门答腊巨型逆冲断层地震是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也是到目前为止资料记载保存最完好的地震,但它的一些特性与其他大的俯冲带地震看起来没有根本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