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徐冬  黄震方  黄睿 《地理学报》2019,74(4):814-830
以中国342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双变量LISA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1998-2016年雾霾与中国城市旅游流的空间关联特征,分析了雾霾对旅游流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中国雾霾PM2.5与城市旅游流有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在胡焕庸线两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与地形和城市发展等因素的空间耦合性;雾霾与城市旅游流(含国内和入境旅游流)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特征,雾霾污染对旅游流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形成相应的空间效应;雾霾对旅游流的抑制区域在不断扩大,H-L型城市数量的增加、L-H型集聚区的片状扩张和华北、华中地区的L-H型集聚的“空心化”现象均表明旅游流具有低雾霾指向性;雾霾污染与旅游流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经典的EKC假说对中国城市旅游流同样适用,且雾霾污染的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入境旅游方面;雾霾和旅游流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将雾霾治理同经济发展、对外联系、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交通建设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为旅游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实现国际、国内旅游健康、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气污染形成机制不明、大气成分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了用多重分形技术提取大气成分信息方法。该文采用MOD04L2气溶胶产品数据和多重分形技术研究华北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多重分形特征,选用C-A方法进行霾的识别和分离。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异常值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雾霾浓度不同的3个类别区域。研究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南部普遍高于北部地区,河北南部的光学厚度较大且集中,其他区域相对较小,整体上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肖尧  马明国  李正强  康诗琪  李凤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71-74,102,I0002
成都、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快速发展的城市,是雾霾频发的区域,研究其雾霾因子联系以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对于城市发展、创建绿色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2月的PM2.5等污染物浓度数据可知:①成渝地区雾霾产生的高峰期在1月,并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向四周减弱;②在时间分布上,成都和重庆的雾霾污染物浓度呈协同变化趋势,说明两地雾霾在区域上相互影响,协同作用;③在气象因素中,两地的湿度和风速对雾霾集聚、转移和扩散具有重要作用;④两地的位置和地形特征是其雾霾具有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两地同时防治雾霾,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域特征,积极改进生产结构,采取相应措施,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的消光系数数据,对2019年12月北疆沿天山的石河子市开展人工消减雾霾作业效果进行分析,主要采用了符号检验、成对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性检验法,以及参数性t检验法等人工影响天气的物理统计检验方法,得出了基于气溶胶激光雷达消光系数为依据的人工消减雾霾作业效果。结果为:符号检验法检验得出飞机人工消减雾霾作业后20 min,400 m以下不同高度消光系数平均值减小的可信度达到非常显著的99.5%,进一步按照95%的可信度阈值得出减小值为0.05,减小率为9.8%;成对秩和检验法得出的作业正效果可信度达到97.5%,很显著;但是参数性t检验得出作业正效果的可信度只有90%~80%,未达到99.5%的阈值,显著性一般。这与作业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如只用吸湿性干粉催化剂,以及播撒作业高度偏高导致作为样本的消光系数变化效果不能满足检验效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飞机人工消减雾霾作业后20 min,400 m以下不同高度消光系数的减小响应效果自上而下递减,这与人工影响作业播撒的催化剂作用的物理机制自上而下逐步响应的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余星  许绪成  韩喜球  丁巍伟  胡航  何虎  余娅娜 《地质学报》2022,96(12):4131-4139
特提斯最初是指欧亚大陆南缘的古海洋,后逐渐引申出从元古宙、古生代到中生代的一系列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大洋,如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不同大洋在时间上前后交叠。如今横亘在冈瓦纳大陆(南极洲)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是印度洋,是新特提斯洋的继承者,可以另称为“全新特提斯洋”。这一概念的引申直接体现了印度洋与特提斯构造域一脉相承的关系,有助于将今论古、由此及彼,更直观地了解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过程。本文按时间序列梳理了印度洋的大地构造演化和岩浆作用过程,识别了印度洋在155 Ma、120 Ma、90~84 Ma、76 Ma、65 Ma、52 Ma、45 Ma、38 Ma等关键时期的异常海底扩张记录,这些扩张事件将为标定新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提供参照。其中155 Ma可能指示了新特提斯洋的鼎盛期,90 Ma指示了新特提斯洋的洋中脊俯冲,76~52 Ma是非洲-阿拉伯大陆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主碰撞(即新特提斯洋西部关闭)的时期,65~45 Ma是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主碰撞(即新特提斯洋中部关闭)的时期,38 Ma是澳大利亚北部大洋开始净俯冲(即新提斯洋东部开始消减)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和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双  周琳  虞晓芬 《地理研究》2021,40(4):1146-1164
为了探寻高铁开通能否抑制雾霾污染以及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城市空间形态下是否存在异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铁和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在利用LandScan数据测算2003-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城市蔓延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的空间动态关系.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验证了高铁...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根据中国东南部 140个晚中生代火成岩 Rb- Sr等时线年龄匹配的 Isr值 ,勾画了 Isr等值线图。该图与 TDM等值线图有好的对应 ,都在浙闽沿海地区、南岭东段和武夷山北段出现低值区或低值带 ,反映中国东南地壳在晚中生代时期 ,有广泛的地幔物质的加入 ,它们以底侵的形式底垫在中 -下地壳。沿海地区 Isr、TDM的低值区、带受地壳厚度的控制 ,内陆的低值区、带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导致的拉张减薄有关。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 Rb、Sr、Ba、Th和 Ce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Ta、Zr、Hf和重稀土 Y、Yb亏损 ,具有明显的消减带岩浆作用的特征。西太平洋地震层析成像显示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是连续的。在大约 2 0 0 0~ 12 0 0 km深度 ,地幔中正在下沉的古俯冲洋壳明显偏西 ,可能反映那时为低角度俯冲。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的NE- NNE褶皱和断裂构造 ,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大规模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之前的陆相沉积 ( T3- J2 )是造山磨拉石建造。上述地质证据均支持消减作用和底侵作用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埃达克岩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简略分析中国埃达克岩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讨论了新近在有关埃达克岩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先前埃达克岩研究中很少或者没有注意到的特殊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强调O型埃达克岩的出现标志着大洋萎缩消减的开始,C型埃达克岩的出现则暗示地壳在此之前就已经加厚,同时认为要解决埃达克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青藏高原的埃达克岩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