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4篇
  免费   1321篇
  国内免费   1315篇
测绘学   510篇
大气科学   2412篇
地球物理   1484篇
地质学   1694篇
海洋学   663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346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4年   7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众所周知,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年际时间尺度上最强的气候信号,与 El Nino (La Nina)相应的正(负)海温距平(SSTA)主要分布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Rasmusson et al.,1982)。相对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ENSO现象,人们注意到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SLP)存在更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Trenberth et al.,1994),有人认为这与北太平洋的表层温度(SST)变化有关(Latif et al.,1994),也有人认为与热带SST的异常关系更为密切(Jacobs et al.,1994)。20世纪80年代后的ENSO事件和20世纪60,70年代有明显的差别(Wang,1995),20世纪90年后El Nino发生频数增加,并且在1997和1998年出现了20世纪最强的一次Nino事件(McPhaden,1999)。 因此,不论是作为大气年代际变化可能的一个驱动因子,还是作为年际ENSO的背景场,从整体上了解太平洋SST的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2.
斯内克·皮特热液场位于中大西洋海岭新火山隆起顶部3 460~3 510 m的深处.  相似文献   
33.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4.
多岛屿、汊道复杂地形海区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地形海区的潮流场特征及工程对其的影响一直是海洋环境研究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采和正交曲线网格和动边界结合技术,建立了复杂地形海区大范围、局部加密的二维高精度潮流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工程前后宁波大榭岛LPG码头附近复杂海域大范围潮流场特征和局部特殊地形对其的影响,并从动力机制上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地形的挑流作用、水流流路分离和多股水流的潮汐动力不均匀等原因,使海区的潮流场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其重要特征是有众多回流区产生。  相似文献   
35.
就黄河断流对河口空间场后效所涉及的地理要素的演变,以所建河口演变概念-遥感信息系统,分析研究了黄河口近期演变的互关联信息基础,并依据研究目标的信息需求分析(IRA)与水下地貌趋势面分析的结果,阐述了河口空间场诸种反馈信息、变异中直观信息及隐伏信息.  相似文献   
36.
亚像素定位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控制点标志的选择与设计,采用了图像处理、Hough变换、角点与直线高精度定位算子等方法,实现了中南大学近景摄影测量二维控制场1 350个人工标志点的自动识别和亚像素定位,仿真图检测平均精度达到±0.05像素。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分析了北大西洋海温场与东亚各月温带气旋个数的相关。发现相关区的分布特点是大西洋西部、南部以正相关为主,东北部以负相关为主。相关的季节分布特点是大西洋海温对东亚温带气旋的影响从秋季开始增大,到2月达到最大。相关区有很强的持续性,有的有系统性位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38.
39.
张韧 《海洋通报》1997,16(1):15-19
结合夏季东亚大陆季风雨带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局地凝结热强迫作用的天气实际,从动力学上探讨了这类局地热源扰动的强迫作用对该地区位势场和风场的影响及其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的响应模态。研究结果表明,局地“狭窄”的准孤立子型的热力强迫作用可以激发出较为“宽广”的准孤立子型的位势场和风场的响应,从而对夏季东亚大陆梅雨期间局地范围内副高单体的生成和增强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动力学途径,同时也对分析和预报夏季西太平洋副  相似文献   
40.
杨秋明 《海洋预报》1997,14(3):24-31
用30年(1960~1989年)季平均印度洋海温距平资料和中国降水距平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印度洋海温3~4年时间尺度的主振荡型的时间演变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的主要响应区域在华中,西南地区以及华北北部一带,它体现了印度洋地区热源异常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低频流型对中国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