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青海省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站址变迁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蓓  阎萍 《青海气象》2002,(3):52-59
本以青海省各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迁站记录,统计了各类气象站的的站址、经纬度、海拔高度、类型等的变化情况,以便于个人和科研单位在使用气象资料中参考。  相似文献   
62.
63.
紫外线指数是度量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损伤程度,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损伤是根据“红斑作用曲线”作出的。紫外线指数(Uitraviolet Index)也称“UVI”指数,其强弱主要决定于纬度、海拔高度、季节、平流层臭氧、云层、地面状况和大气污染状况等条件。UVI对于指导人们避免紫外线辐射过度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计算时应考虑更加真实的大气状况和地面状况。  相似文献   
64.
地形非均匀性对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理论和数值试验两个方面证明地形的非均匀性(如海拔高度)对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的计算有重要影响,海拔高度场的区域平均值及其变差系数是影响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的主要因素,仅仅用地表均匀假定下的区域平均参量(如平均海拔高度和平均温度)所计算的网格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值与其真实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由于地表有效辐射通量是海拔高度的非线性函数,在特定情况下,其影响相当大,可产生不容忽略的误差。相对而言,海拔高度自身非均匀性对误差的影响远大于地表温度非均匀性项及其混合扰动项所产生的误差。对于不同的地形平均高度,地形非均匀性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平均高度较小时,非均匀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但随着地形平均高度的增加,地形非均匀性的影响程度呈非线性增长趋势。因而,在复杂地形区域,考虑次网格地形的热力作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5.
全球变暖使季节性冻土范围逐渐缩小,而季节性冻土对春季径流,尤其是春季洪峰的影响使得该方面的研究更为重要。为了分析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的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季节性冻土发育和融化期影响因子的差异,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开都河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和解冻日数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这两者的影响因子差异不大,但其控制因子存在差异。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的控制因子由低海拔处的负积温和最大积雪深度转为中高海拔处的平均相对湿度;解冻日数的控制因子由低海拔处的平均风速和最大冻结深度转变为高海拔处的平均相对湿度。该差异主要由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理位置和局地气候条件等决定。  相似文献   
66.
近40年西藏怒江河谷盆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1971-2008年西藏怒江流域9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分析了近40a怒江流域年、季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计算讨论了变化趋势与经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结果表明:近40a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26℃/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增暖趋势比中国东北和西北弱.比淮河和华南强,与青藏高原相近.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出现了增高的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表现为一致的减小趋势,为-0.13-0.57℃/10a:年降水量以21.O mm/10a的速宰显著增加,各季降水均呈现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每10年减少31.7 h,以夏季减幅最突出.减幅比黄河流域、青藏高原东侧大;地温升高明显.流域上游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呈显著变浅趋势,以安多最明显.日照时数与降水量负相关显著.与夏、秋季大气水汽压呈显著的负相关;大部分站点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大气水汽压的显著增加和降水量的增多关系密切.总云量与日较差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夏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的变化不是总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随着纬度的增加和海拔高度的上升,年平均气温升温幅度在加大,年降水量增幅也增大.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仅与经度有着很好的正相关,随着经度的增加,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幅都在减小.  相似文献   
67.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35.6°N,81.6°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33km.这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西部边缘发生的又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本次地震距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6.9级地震约480km.  相似文献   
68.
Himalayan rangelands, the crucial but by and large the neglected ecosystem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mountain farming systems.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the extensive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mid-altitude range plants from Almora and Champawat districts of Kumaun division in the Uttarakhand Himalaya in India, from September 2003 to June 2007. The rangelands studied were oak types, chirpine types, grass types and mixed ones. Some 300 species of grasses, other herbaceous plants, trees and shrubs were found in the mid-altitude rangelands. A sizeable number of species belonged to the family of Poaceae. The grass-dominated rangelands especially harboured a variety of grass species of good fodder value. The diversity of fodder plants is a proportion of the enormous biodiversity occurring in the parts of the Himalaya. A panorama of the biodiversity emerged in this study, which is of both intangible value and direct value for the livestock- and rangeland- dependent mountain communities, suggests a very high scope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is natural and uncultivated biodiversity for supporting livestock- based livelihoods of the region. This biodiversity also has enormous bearing on the cultivated area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69.
利用1983—2017年湖北省汛期74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按长、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分类研究强降水频次的时空特征,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定量探讨强降水频次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1)湖北汛期长、短历时强降水年频次周期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10 a)存在1个主振荡模态,年代际以下尺度(<10 a)存在2个主振荡模态。(2)长历时强降水旬频次在梅雨期达到顶峰,盛夏期减少,而短历时则在梅雨结束后的7月中旬出现跃升;长、短历时强降水频次日变化曲线都为单峰结构。(3)湖北长、短历时强降水高频次站点多出现在地面存在准常定中尺度辐合线或涡旋的特定地形条件下。(4)地理加权回归较传统普通最小二乘法显著提高了强降水频次与海拔高度、坡度的拟合效果。结合拟合系数显著性检验分析,地理加权回归不适用于样本偏少、站点稀疏的鄂西山地,更适用于多中小尺度地形的湖北中东部。(5)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海拔高度与长历时强降水频次在大别山东麓西侧正相关最大,在大别山西麓南侧负相关最大,坡度则正相反;海拔高度、坡度对短历时强降水频次的最大影响在大别山东麓西侧以及沿长江干流的低洼城...  相似文献   
70.
《青海气象》2010,(1):F0003-F0003
<正>海西州气象台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海拔高度为2985米,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州气象台始建于1 955年8月,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承担地面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生态环境监测、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等工作。现有职工1 8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