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景区、鸳鸯湖景区、月亮湾景区、城区和部分村庄选取7个能够代表当地生态环境特征的监测点,进行为期2 d的负离子浓度、温度、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流动监测,并与南昌城区负离子浓度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负离子分布规律,以及负离子与首要污染物(PM10)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负离子浓度与植被覆盖率、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首要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风景区的负离子浓度高于城区:植被状况与瀑布对负离子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Determining the geodetic height of Mount Qomolangma wa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missions in the 2005 Qomolangma height survey. There were three GPS networks in the survey: regional GPS crustal deformation network, geodetic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GPS measurement on the mountain summit.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were introduced. The final data processing strategy and reasonable geodetic height were fairly determined based on careful data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东部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The Xizang Plateau, with a common altitude of more than 4000 m sbove sea level,has long been celebrated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study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eteoric water in the Xizang Plateau Reg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ttitude, we made an investigation tour to the Xizang Plateau, starting from Guizhow, during 1979 from July to October, and 79 meteoric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brook, well, lake, snow, firn, spring and running wate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Oxygen isotop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isotopie composition of meteoric water in the areas more than 4000g and in the western parts of SichuanGaizhow shows remarkable altitude effec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δ^28O and altitude, which is reflected by --δ^18O = 0.0026H 7.75. The average δ^18O value for metcoric water in the areas: more than 4000m above sea level turns out to be --18.15‰ is evident that δ^18O value for lake water on the plateau is related to its water supply. δ^18O value for lake water, in which the evaporation is greater than supply,is approximately three or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upplied water, averaging -5.74‰. Oxygen isotopic compasition of geothermal water can be compared with that of local meteoric water, but shows certain δ^18O-shift, suggesting that the main water-supply source seems to be meteoric water in the same area.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近30年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51,自引:10,他引:41  
刘晓东  侯萍 《高原气象》1998,17(3):245-249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65个站1961~1990年月平均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地面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有关,变暖的幅度一般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500~1500,1500~2500,2500~3500及3500m以上等不同高度范围内台站下平均的平均温度的增温率分别为0.0,0.11,0.12,0.19和0.2  相似文献   
15.
董丹宏  黄刚 《大气科学》2015,39(5):1011-1024
本文利用中国740个气象台站1963~2012年均一化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气温的变化趋势无论是年或季节变化,最低温度的增温幅度都高于最高温度,且其增温显著区域都对应我国高海拔地区。除了春季,其他季节最高、最低温度及日较差的升温幅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最高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最好。同一海拔高度上,最高、最低温度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具有不一致性:20世纪80年代,二者变化幅度最小;20世纪90年代,二者增幅最大,尤以低海拔地区最为明显。2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变化较小,而在近十年增幅十分明显;日较差季节变化大:夏季减小,冬季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前,最高、最低温度随海拔高度变化不大,而近20年随海拔高度升高,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几乎都是先减小后增加。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变化反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雷达降水估测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江琳  青泉  马力 《气象科学》2014,34(1):66-71
在国内外雷达定量估测区域降水量一些方法基础上,将降水类型、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同时纳入考虑范畴,在成都CINRAD/SC雷达站(海拔高度596.5 m)200 km范围内选择实验区,并按海拔高度将所选区域分为3区。然后利用2010年7—8月的雷达体扫资料以及同时段、同时次的雨量计数据,采用最优化算法分别在每个区域内修订传统Z-I关系中的"A,b"系数,以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Z-I关系和每小时雨量估测值。研究表明,与直接采用传统的Z-I关系定量测量降水相比,各个区域内,经改善后的Z-I关系准确率提高了20%左右,算法相对简单,适合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田付友  郑永光  毛冬艳  谌芸  钟水新 《气象》2014,40(7):787-795
我国暖季小时降水的气候概率分布特征分析是开展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使用1991—2009年5月1日至9月30日的小时降水资料,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用于描述518个观测站点降水分布的Γ函数的形状参数α和尺度参数β进行了估算,对极端α和β分布情况下大于0.1 mm的暖季小时降水的概率密度分布状况及其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多个站点基于Γ函数的超过给定阈值的降水累积概率的分布。结果表明:α和β之间的相关性高达0.975,其分布与我国的地势分布有很大的关系。Γ分布可以很好地描述小时降水的分布状况,模拟得到的结果具有更好的连续性,揭示了实况降水中不能观测到的极端降水发生的可能性;华南沿海和海南西北部为最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区域,在有降水的情况下,其小时雨量超过10、20和30 mm的累积概率分别达到了8.0%、2.0%和0.7%,另一个常出现极端降水的区域为鲁苏皖交界处,这是强对流预报中值得注意的区域;95%累积概率密度对应的小时降水阈值分布显示,自西北向东南,极端小时降水的阈值不断增大;α与站点海拔高度之间具有很好的指数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了0.709,表明地形对我国暖季小时降水量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情报》2014,(2):F0002-F0002
正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面积约439km~2,1000年前世界规模大爆发造就了雄伟的长白山火山—长白山山脉的主峰。它是一座现代休眠火山,海拔高度2749.2m。园区内典型独特的地质遗迹,享誉世界的长白山火山,充满神秘色彩的火山口湖—天池,落差68m的长白火山瀑布,炽热的火山温泉群,规模宏大的古冰川峡谷,鬼斧神工的鸭绿江峡谷、锦江峡谷及浮石林峡谷,神秘莫测的火山熔洞,奇特的梯子河裂谷……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另外3个是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一个被其北面的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及其南麓的中、低山脉,南面的昆仑山和布尔汗布山,以及东面的青海南山、鄂拉山和西面的祁漫塔格山等山脉所环绕的高原性内陆封闭盆地。盆地最低处海拔高度2675米,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中东部暖季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并将二者关系作为一种客观标准,评估了ECMWF-IFS模式对2017年暖季降水的预报能力。主要结论如下:(1)总体来看,中国中东部降水频率(强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减小),二者在不同地区的贡献程度不同导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区域差异显著。(2)通过对比午后短时和夜间长时降水事件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差异,发现午后短时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主要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且以降水频率与海拔高度关系的贡献为主。而夜间长时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区域一致性较差。相较于午后短时降水事件,夜间长时降水事件中有更多站点表现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的特征,在大地形周边陡峭地形处的站点所表现出的此种差异较东部孤立地形处更加显著。(3)根据ECMWF-IFS模式的评估结果,模式能够较好地刻画出中国中东部2017年暖季降水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与观测具有较大的空间相关系数。但从降水与海拔高度关系来看,观测与模式的空间相关性偏弱。此外,模式能够表现出降水强度(频率)主要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增加)的特征,但绝大多数站点在模式中的降水强度(频率)与海拔高度的负(正)回归关系要弱(强)于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