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60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海域海况复杂多变 ,潮汐不但受外海能量输入的控制 ,而且在复杂的海岸线、浅海海底和内陆河流运输的作用下变得异常复杂。卫星测高由于受复杂的海洋动力环境和陆地反射的影响 ,数据质量普遍较深海差。将多种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处理 ,可以大大提高近海海域平均海面高的精度与分辨率 ,增强测高卫星监测近海复杂动力现象与反演近海复杂动力机制的能力。本文讨论近海多种卫星联合数据处理的技术与方法 ,分别从提取海平面稳态和时变信息的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卫星测高联合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提取不同测高卫星海平面观测数据中与时间无关的系统偏差 ,建立多种卫星测高数据的海平面时变基准 ,从而将多种测高卫星海面监测数据融合到一个动力系统中。大大提高测高卫星海平面监测的时空分辨率 ,为联合多种卫星测高数据在大地测量与近海海洋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创造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2.
GPS动态定位实现厘米级海平面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GPS进行实时海洋表面精密监测的方法。使用载有GPS接收机的海洋浮标以及临近验潮站所收集的海水面高度资料作为分析比较的基准。测试结果有显示该方法测定海洋表面高度可达到厘米级。同时GPS测量结果和验潮站成果的高度一致性也说明:造价低廉、作业灵活的GPS测量能够加强甚至可以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验潮站海洋潮位测量功能。  相似文献   
163.
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估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IPCC工作组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估计、全新世沿海地区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和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规律,列出了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和2030年及2050年前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估计。文中对沿海三角洲地区因为地面下沉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进行了讨论。这些地区海平面上升将是非常显著的。文中对如何利用月平均海平面信息,分析海平面的趋势性和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4.
抗差最小二乘法在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采用1992年10月至1998年10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进行海平面变化研究,将抗差最小二乘法引入到数据处理时,计算了平均海面高,海平面变化量和海平面的升降速率及其主要周期项的振幅和相位,同时给出采用经黄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将将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一些规律,实证了海平面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5.
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海平面变化的CPC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勇  许厚泽  詹金刚 《测绘学报》2001,30(2):173-178
用复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6年的测高的海平面变化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国南海,黄海和东海的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重征,利用小波方法分析了主要主成分时间变化序列的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洋环充相对应,南海,黄海和东海的海平面变化存在显著的年际和2个月的非稳态振荡信号,南海具有较明显的半年周期信号,而黄海和东海的半年周期信号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6.
由于全球大气变暖,海平面有升高的趋势,对住在海岸两边的居民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它的预测能帮助人类制定宏观的政策。但是最新的天气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分析显示:20世纪对海平面上升预测出的平均值,低于实际观察得到的值。影响海平面高度的因素很多,20、21世纪,最重要的影响来自随大气变暖引起的热膨胀,另外起作用的还有融化的冰山、北冰洋及格陵兰冰层质量的变化,地面贮水的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7.
对近五十年全球海面平气压场和我国夏季水资料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海平面气压场与夏季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反映年际变化的关键区,据此分别构造了春季(3-5月)经向气压指数(IMP),纬向气压指数(IZP)。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发生与前期春季的环流异常有关,春季IMP和IZP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能有效地反映极端降水(旱/涝)情况。在强(弱)气压指数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同时两气压指数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有显著的负相关,这与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与华南地区降水互相关相一致。因此,春季IMP和IZP具有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68.
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 TOPEX/ POSEIDON-ERS高度计提供的海平面高度异常资料和并行海洋气候模式(POCM)模拟海平面高度资料,分析了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l月,3月和5月海平面高度的异常值分别与7月,9月,11月的异常值相反。l月(7月),深水海区与吕宋海峡的海平面高度为负(正)异常,在大部分陆架区和南海的西和南部,海平面高度为正(负)异常。在3月(9月),除海平面高度异常的量级已减少,且较小的SSH正异常(负异常)出现在南海的中部以外,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分布型与 1月(7月)类似; SSH的年循环的最大振幅出现在吕宋岛的西北海域;风的季节变化是南海SSH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9.
许国辉  郑建国 《地学前缘》2001,8(2):246-246
海岸地区是全球人口密集、城镇密布和经济发达区 ,这一区域的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迅猛 ,旅游业飞速发展。所有这些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 ,由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及沿岸砂量的变化 ,对海洋动力敏感的两种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平原海岸的退损是非常显著的。海岸遭受侵蚀的因素有 :(1)海平面上升 ;(2 )陆源供沙减少 ;(3)人为海岸带采沙 ;(4 )海岸工程负面效应 ;(5 )其他。根据研究 ,海平面上升 5 0cm情况下 ,我国的青岛、汇泉、浮山 3个海湾海滩损失面积多达 17万多m2 ,损失率在30 %以上 ,滨海后退达 34 0m之多 …  相似文献   
170.
通过内蒙古固阳渣尔泰山群的岩性、岩相和相序研究,对其进行了层序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一级、二级、三级层序层面,包括海侵沟蚀面和暴露-淹没复合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3个大层序和8个层序,总结出渣尔泰山群的不同古地理背景如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层序发育模式以及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以及对层序发育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