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927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115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61.
冷空气对台风“海葵”(1211)倒槽特大暴雨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2012年8月10日发生在台风"海葵"(1211)减弱低压倒槽顶部的特大暴雨过程,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这次特大暴雨期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南下的冷空气为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动力条件,促进了降水的发展。冷空气主体偏北,仅从对流层中层侵入低压倒槽北部,而对流层低层并无明显冷空气影响,使暴雨区上空形成冷平流叠置于暖平流之上的温度平流垂直分布结构,促进这一地区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和发展。冷空气与低压倒槽内辐合上升的暖湿空气对峙于对流层中层,引起中层锋生,锋生效应使风场辐合加强,进一步促进锋生。两者相互作用促进暴雨区及附近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在暴雨区上空强迫出一支对流尺度的强上升气流,加强低层水汽向上输送,使暴雨区上空水汽辐合层迅速增厚,从而引发局地特大暴雨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862.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昆明准静止锋风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英 《热带气象学报》1999,15(3):273-279
用对称不稳定理论,对1997年春季滇南一次连续性静止锋风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锋生强迫、锋面次级环流是形成云南低纬高原上风雹天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63.
1985年6月14日,在中部风暴试验俄克拉何马-堪萨斯初步区域试验(PRE-STORM)外场阶段生成了一个很强的夜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它出现在美国气候上中部暖季降水夜间最大中心附近.本文应用专门的无线电探空测风资料和地面中尺度站网资料研究了支持MCC生成的环境条件在夜间如何演变的.这里所研究的MCC是一个MCC系列中的第4个,是在准静止地面锋以北100—300公里处向东北东方向传播的三个MCC中的一个.MCC经历其最强烈发展区域的特点是,最初在浅薄的楔状冷气团之上为干燥和静力稳定状态(由前面过境的MCC造成)。昼夜变化的低空急流和锋的边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到3小时就使锋面以上50百帕厚的气层内气块的平均对流有效位能(CAPE)局地增加2000Jkg(-1)以上。我们的分析表明,当1)由于昼夜调整的低空急流把潮湿的、高θe空气向北输送到锋面以上更冷的对流层中层环境区,因而出现特别高的CAPE时,和2)当低空急流末端北部附近特别强的绝热中尺度上升在急流轴上空引起显著的冷却时,准静止地面锋以北地区便成为夜间MCC发展的有利地区.冷却作用和强水汽平流一起消除了对流抑制作用[在自由对流高度(LFC)以下的负C  相似文献   
864.
智利科皮亚波地区地处海岸山带东侧的智利铁带北段,已发现多个中—大型磁铁矿型IOCG矿床,该类矿床的形成与大洋俯冲背景下陆缘弧中性—铁镁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中心密切相关.该成矿带大面积被第四系砂砾层覆盖,在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覆盖层下隐伏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成为...  相似文献   
865.
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和NCEP提供的0.5°×0.5°高时空分辨率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1—2日一次暴雨过程中,湖北西北部与东北部降水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西北部的降水发生在高低空急流发展时期,且西北部很快处于后一个高空急流的右前方,不利于西北部降水持续发生;东北部降水发生在高空急流稳定期与低空急流发展期,高低空急流耦合,诱发中尺度低涡形成,导致持续性强降水。2)水汽输送在西北部集中的时间短,提供的水汽有限;在东北部集中的时间长,提供的水汽充足。3)西北部不稳定能量释放得快;东北部一直存在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该地区天气尺度系统猛烈发展,激发重力波,造成强降水。4)西北部锋生位于随高度向北倾斜的锋区中,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强降水很快结束;东北部锋生位于随高度向南倾斜的暖区锋区中,冷空气与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对峙,产生较强的倾斜项锋生,有利于东北部的长时间强降水。  相似文献   
866.
渤海湾曹妃甸老龙沟海区属于典型的离岸沙坝-泻湖海岸体系,口门处发育有拦门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拦门沙成因及其开挖后的回淤情况。研究表明,涨落潮流路不一致、落潮流扩散是老龙沟拦门沙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该海区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特点,进行了2006年、2007年大小潮潮流泥沙的验证及2008年8~12月试挖槽回淤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拦门沙航道正常情况下的泥沙回淤和大风天骤淤。试挖槽监测资料分析及数学模型计算表明,风浪掀沙是影响老龙沟拦门沙回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7.
动力地貌过程是河口与海岸滩涂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从动力地貌作用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河口与海岸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强调采用先进仪器进行现场原型观测、加强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协同作用下的滩涂动力地貌过程及灾害研究、加强当前滩涂开发已移至中低滩背景下的滩涂动力地貌过程演变趋势研究、加强不同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滩涂区域粘性泥沙运动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重视国内外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的对比研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68.
北冰洋水体对格陵兰海混合增密对流的可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格陵兰海内发生的等密度混合后产生的增密对流是重要的对流现象之一。北冰洋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其内水团变性以及环流系统的改变都将使格陵兰海等密度混合对流发生明显变化,继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以往关于等密度混合对流的研究很少,大都集中在对流发生海域。由于等密度混合的主体是大西洋回流水与北冰洋流出水体,本文目的是探讨北极内部不同海域的水体会对混合增密对流造成的可能影响。文中定义了有效对流速度,强调水平温度梯度和垂向层化强度是影响有效对流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水平温度差越大,垂向层化越弱,产生的对流越强。发生在东格陵兰极锋处的有效对流都是大西洋的水体,一部分是在格陵兰海回流的大西洋回流水;一部分是在北冰洋潜沉并回流的北极大西洋水,该水体在北冰洋循环的时间越长,温度差越大,产生的有效对流越强。而横越北冰洋的太平洋水因密度过低而不能参与等密度混合对流,加拿大海盆主盐跃层之上的水体也都不能参与对流。北冰洋几个海盆深层水的温度差异明显,有可能与格陵兰海深层水形成有效对流;但是,由于深层水流速低、湍流混合弱、水平温度梯度小,是否可以产生有效对流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69.
近日,格陵兰岛冰盖迅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关注。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数据显示,在2012年7月8日-12日的短短5天内,整个格陵兰岛冰盖表层融化面积已达97%,如此惊人的融化速度大大超出此前历史上的所有记录。科学家怀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本期,我们来共同关注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870.
粉沙质海岸离岸围垦后港内淤积引人关注。基于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采用网格嵌套技术,模拟了渤海、曹妃甸海域潮流场;该海域泥沙为粘性沙,且围垦后港内流速很小,采用悬沙运动数学模型模拟了潮流和波浪作用下正常天气和大风天的含沙量场,分析了大风后含沙量衰减过程,计算了正常天气年淤积强度和大风天泥沙淤积厚度。计算表明,外海泥沙主要通过甸头东侧老龙沟进入港池水域。正常天气下,港内流速小,基本处于淤积环境,但由于外海含沙量小,港池水域年淤积厚度小于10 cm。大风浪作用下,曹妃甸海域含沙量明显增大,由老龙沟进入三港池的泥沙沿程落淤,港内普遍淤积,泥沙淤积厚度在5 c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