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3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明天会更好     
张佑一 《地球》2012,(8):17
7月21日,侵袭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那场暴雨,让无数人终生难忘。7月26日,北京市就暴雨灾情举行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称死亡人数为77人(后增至79人),其中66名遇难者身份已经确认,36人为男性,25人为女性,因公殉职5人。北京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损失近百亿。在河北,截至7月26日,保定、廊坊等9个设区市的59个县(区)遭受的严重洪涝灾害,共造成266.92万人受灾、32人死亡、20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22.66万人。  相似文献   
72.
地处南疆的八桂大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问里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大旱与大涝的交替袭击。2010年5月31日以来,广西玉林、梧州、来宾、河池、贵港一带部分地区百年一遇的强降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引发地质灾害,与洪涝灾害交集在一起,防御难度大。截至6月8日16时,广西已有9市40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超过282万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4万多人,强降雨造成53人死亡。  相似文献   
73.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琨  武亚遵  万军伟  肖攀 《中国岩溶》2010,29(4):385-388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4.
济南城区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济南城区暴雨洪涝灾害概况,分析了形成济南城区洪涝灾害的成因,提出特殊的地形条件、有限的排洪能力、时空变化急剧的暴雨等是形成济南城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对济南城区防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楚纯洁  赵景波 《地理科学》2013,(9):1150-1156
整理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提取出北宋和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宋元开封地区洪灾频发,平均2.75~2.89 a发生1次,北宋以中度雨涝为主,元代以河流决溢大灾为主。北宋前70 a洪灾频发,元代则两头少中间多。宋元洪灾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夏季风降水增多或集中是其主要驱动力。北宋洪灾空间差异较小,元代则因距离黄河改道远近而差异较大。北宋前期约40 a气候偏干,之后干湿波动频繁,元代相对湿润并延续至后期;宋元洪灾均具有共同的准3、7 a周期。  相似文献   
76.
正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但是地理学科科学性较强,思维过程严谨,高考试题又创新多样,所以一般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往往有摸不着路的感觉。我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发现"地理建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思路,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整理知识和提高分析能力,在高考试题面前做到有条不紊的审题和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7.
史冬梅  朱一舒 《地球》2013,(11):74-75
23号强台风“菲特”让余姚市遭受了百年·遇的降雨,造成了浙江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大部分城区、乡镇、街道受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作为“全国模范地质队”和“最美浙江人”的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专业排涝队伍和相关专家冒着风雨、踩着积水穿梭在余姚城区的大街小巷,在山区地质灾害点也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78.
邹逸江 《测绘科学》2013,38(3):69-72,76
本文基于空间离散化理论与方法和DEM技术,将城市地表划分成一系列网格单元,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研究城市地表空间位置和综合因素的空间离散化描述、表达以及参数模型化处理机制,创新构建出一个特定的以DEM空间离散化解析函数式表达的、综合顾及城市地表地形特征、下垫面物质形态和人工建筑物等因素的地表产流和汇流模型,实施城市地表产流和汇流的路径以及水流累积量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9.
安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层次分析法并融合专家意见,遵循客观性、数据获取便利性、指标量化可行性并突出主导因素等原则,构建综合防洪除涝能力、监测预警能力、抢险救灾与恢复重建能力以及灾害管理能力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安徽淮河流域各县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评估表明:蚌埠市防灾减灾能力最高,其次为难南市、淮北市,再次为...  相似文献   
80.
湘西自治州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贵玲 《气象》1996,22(9):39-41
从季度降水预报业务的需要出发,根据湘西自治州8个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4-9)降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期为预报汛期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