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采用统计方法结合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1910—2010年洞庭湖区逐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并利用洞庭湖周边气象台站资料对洞庭湖区1951年以前缺测的降水资料进行插补,构成完整均一的降水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洞庭湖区近百年降水序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10—2010年洞庭湖区年及春、夏、秋三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年降水量存在准3、6、8 a和20 a等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小波分析显示,近百年洞庭湖区年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增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82.
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安全供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浓度和毒理性双权重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认为湖区浅层地下水主要遭受总铁、锰、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铍、化学耗氧量等污染,基本上没有遭受重金属污染;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以优质水为主,占39.37%,合格水占26.04%;不合格水(较差水)占34.59%。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水质的好坏,指出了湖区薪农村建设供水方向,并提出了若干安全供水的措施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内湖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精度达98.62%。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内湖数量与面积分别从1938年的640个、994.30 km2增加到2018年的1057个、1578.33 km2,其变化过程并非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是经历了增加、减少、再增加的3个时序变化阶段,呈现波状起伏特征。民国中期(1930年)至建国初期(1958年),因通江湖泊大量围垦,内湖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其后,1959年—1978年,在“以粮为纲”的农业背景下,内湖被大量围垦,数量和面积萎缩至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的最低值;改革开放(1979年)以来,随着“退田还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内湖面积呈现大幅增加趋势。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等不同特征的垸内湖泊变化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围湖垦殖是内湖形成的主要驱动,粮食保障与水产养殖是内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85.
保护洞庭湖湿地的本质问题是维护和发挥湿地的"地球之肾"功能.为此,一是湿地要有水;二是湿地植物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86.
熊鹰  王克林 《湿地科学》2003,1(2):86-91
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核心问题包括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和如何补偿.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又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以及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洞庭湖是我国较大的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环湖地区人口和城镇密集,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退田还湖、移民安置的人口压力大.本文以洞庭湖区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为案例,对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补偿的作用、补偿的利益相关方、补偿的额度及补偿途径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
洞庭湖区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的特点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景保 《地理学报》1998,53(2):166-173
本文在分析1996年洞庭湖区涝涝灾害特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地形,雨情,水情和灾情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会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生态承载力响应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 年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1 年以来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向良性转变;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② 洞庭湖区17 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可持续性呈现差异性地向弱可持续转变;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高于其他14 个县域,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最明显。③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分为强超载、超载、弱低载和低载4 类,不同时段县域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差异明显;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其生态承载力响应状态则处于强超载,在区域发展水平上反映出湖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协调性较差。④ 环境可持续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基础,现行的“掠夺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阻碍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干扰,使得环境可持续度对于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弱,其实质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89.
近47年来洞庭湖区干湿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K突变、小波分析、空间变异系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等方法,对近47年来洞庭湖区20个测站干湿指数(Z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洞庭湖区20世纪60年代前期和80年代为干旱期,90年代为湿润期。80年代末有向湿润转变趋势,2003年后又开始向干旱转变。洞庭湖区干湿的年际变化较小,降水相对稳定,存在3年、6年和15年、22年4个特征时间尺度,且未来几年洞庭湖区将仍处于干旱期。洞庭湖区干湿变化具有很好的主体一致性,依据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和西北部4个区域。  相似文献   
90.
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多年平均泥沙淤积量达14,334万t/a;同时,洞庭湖又处于不均匀的地壳沉降中,沉降速率达5.00~31.3 mm/a.作者应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段18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系统地调查量算了不同水位时洲滩的出露面积.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水位时来水来沙规律及洲土面积与水位的变化关系,利用现代航天对地观测技术有效地论证了洞庭湖的地壳沉降与湖盆泥沙淤积.研究表明,洞庭湖仍处于不断沉降中,在平水位以下或洪水位以上,地壳沉降速率均大于泥沙淤积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