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为了加强对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的管理,2019年11月7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东、西和南洞庭湖区,开展了入侵植物野外实地调查;结合筛查到的文献资料,对野外调查记录的入侵植物物种名单进行了补充。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有入侵植物35科82属107种;有26科83种入侵植物为恶性入侵、严重入侵、局部入侵和一般入侵物种,其中,恶性入侵、严重入侵、局部入侵和一般入侵物种的数量分别为19种、24种、15种和25种;在调查的入侵植物物种中,有25种菊科植物,占洞庭湖区入侵植物总物种数量的23.36%;有70种入侵植物的原产地为美洲,占洞庭湖区入侵植物总物种数量的65.42%,有22种入侵植物的原产地为欧洲,占20.56%;在东、南和西洞庭湖区分别记录了20科47种、31科74种和18科48种入侵植物;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科的特征区系以世界广布为主,世界广布入侵植物科的数量占总科数的51.43%;入侵植物属的区系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两种类型,其入侵植物属的数量分别占总属数的24.39%和23.17%;入侵植物物种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区系特征;与以往记载的入侵植物物种数量相比,目前洞庭湖区的入侵植物物种数量明显增加,表明外来植物的入侵与扩散速度迅猛,因此,应该加大对洞庭湖洲滩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2.
兰溪米市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是全国十大米市之一。据米市加工企业粗算,2013年2月开始发酵的"镉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4亿元。"洞庭湖区土壤和稻米镉含量研究"是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对洞庭湖区生态建设的两点建议之一。被污染的土壤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一名专家2008年曾致信湖南国土资源厅呼吁点出“毒大米”的危害。作为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参与者,他在给该报记者发来的信中称,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区所产之晚稻米女口果真有相当比例超标,是异乎寻常的。  相似文献   
43.
<正>1月12日16时53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海地发生里氏7.3级的地震,死亡人数高达10万以上,全世界为之悲恸。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也发生了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  相似文献   
44.
韦然 《探矿工程》2004,31(5):19-21
结合洞庭湖地区大直径钻孔桩施工中遇到的糊钻、孔斜、漏失等问题,论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螺旋状阶梯翼板钻头、正反循环相结合钻进工艺、双环导正器、平水位钻进等。  相似文献   
45.
洞庭湖区是长江中游流域最重要的以河湖系统为主的湿地分布区之一。由于人类长期垦殖活动,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脆弱性影响因子包括:地貌脆弱因子、气候脆弱因子、水文脆弱因子以及过度围湖造田、过度利用湖泊资源、超标污染物排放等。然后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科学有效的生态恢复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6.
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ccording to a long series of measured sediment data, the sedimentation effects of the Dongting Lake Area (DLA) were studied in ligh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ong-term deposi- tion an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a cycle of the evolution of sedimentation pattern, resulting in sediment disaster effects and resources effects in the DLA. The main features are as follows: 1) The water beach, silt beach, lake marsh beach, reed beach and other types of beach shaped by sedimentation effects constitute the main body of the giant lake system. 2) The disaster chains are induced, i.e., sedimentation → marshland expansion and reclamation → flood function decline, fish resource depletion, biodiversity reduction dis- aster chain, sedimentation → marshland expansion → floods, water pollution disaster chain, sedimentation → marshland floating vegetation rising → schistosomiasis, rodents virulence disaster chain, sedimentation → flood embankment bursting → land desertification disaster chain. 3) Sedimentation has created about 98.13×104hm2 of land in the past 55 years.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shland resources have produced tremendous eco- nomic benefits.  相似文献   
47.
洞庭湖区堤防垂直防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谷怀  罗玉龙  彭华 《岩土力学》2008,29(8):2287-2291
根据洞庭湖区堤防工程地质、地形特性,建立了多元结构堤基垂直防渗概化模型,并按照优化思想,采用渗流有限元法,对垂直防渗墙在砂卵石、相对不透水堤基中的贯入深度和堤内最大渗透坡降的位置、大小的关系做了系统地分析研 究。再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全面地评价了两种型式防渗墙的防渗效果,提出了临界最优贯入深度的概念。最后,将有限元法应用到大东口电排高喷防渗墙工程中,实际工程的安全运营表明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8.
洞庭湖区湖洲生态建设初探─以沅江市湖洲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1992年以来的调查研究,以沅江市湖洲为例,将洞庭湖区湖洲生态建设的模式归结为4种;以芦为主的芦,林(鱼)模式,以林为主的林,草禽,鱼模式,以草为主的草,禽畜牧模式和湖草资源开发利用的其它模式。同时,分析了湖洲生态建设中尚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分析4种茭伯基础上提出了湖洲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建议建立湖洲开发利用领导小组。文章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湖洲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极端干旱事件中洞庭湖水面变化过程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洞庭湖区长期以来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给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2006和2011年洞庭湖区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借助遥感影像大范围、时空连续的优势,结合湖区水文气象等观测资料,从时空两方面阐释了洞庭湖在典型干旱年份水域分布及变化过程,进一步从温度、降水、径流以及蓄水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干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干旱大致从7月开始,至12月结束.水面淹没范围由湖心向周边扩展,到7月达到最大值,8月提前进入枯水期,减小范围主要集中在东洞庭湖外围和南洞庭湖的北边.2006年干旱属于由入湖径流减少主导的水文干旱事件;2011年的干旱则从4月开始,至11月结束,在9月以后干旱继续加重.水面淹没范围在6月急剧增大且一直到8月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涨水期水面由中心向四周淹没,退水期水面变化范围与涨水期相反.2011年干旱是由流域降水减少引起的水文和气象干旱事件.研究结果揭示了洞庭湖区干旱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干旱灾害防范措施,减缓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
洞庭湖区史前聚落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则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史前聚落遗址规模及聚落群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时期以中小型和大型规模聚落为主,不同规模类型聚落随时间推移不断增长,特大型聚落多具有城址的性质,且逐步演变为区域中心,各规模类型聚落向南迁移趋势明显;(2)随着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平均生存面积减少,生存压力增大,新石器中晚期聚落之间分布的均衡性逐渐下降;(3)古人倾向于生活在澧水区域和洞庭湖区域,大型城址主要分布在主体聚落群内,聚落群总体由西向东再向南迁移,演变方向呈倒“L”型,澧水区域的聚落群在各时期得到了继承和演变,而其他区域的聚落群在大溪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