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洞庭湖区洪涝特征分析(1471-1996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毛德华 《湖泊科学》1998,10(2):85-91
依据建立的1471-1996年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序列、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等,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揭示出洞庭湖洪涝灾害上有如下特征: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发生的持续性、周期性和地区关联性;自相似性等。为洞庭湖区洪涝灾害评估观测、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分析了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成因背号,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灾害动态评估的要求,运用GIS技术建立了湖区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系统,为湖区防洪、抗洪、防涝等提供辅助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湖区洪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33.
洞庭湖区水系格局及连通性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湖关系演变及强烈人类活动改变了洞庭湖区的水系格局与连通性,加剧了湖区水环境与水生态的恶化形势,开展水系格局与连通性研究是洞庭湖区水系综合整治和河湖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基于景观生态学中网络连通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水系格局与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河频率、河网密度、水系环度(α)、节点连接率(β)和网络连接度(γ)等,分析评价了洞庭湖不同片区现状及规划水系格局与连通性的差异以及合理性,提出了水系连通规划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现状洞庭湖区水系格局和连通性总体较好,但各个片区存在较大差异,湘-资水尾闾地区的现状水系格局和连通性良好,北部地区和松澧地区的现状水系格局与连通性较差。松澧地区水系规划方案改善了该地区的水系格局与连通性,但北部地区的规划方案并不合理。经过比选与优化,北部地区的α、β、γ指标比现状提高了13.2%、6.9%和4.7%,比原规划方案提高26.0%、9.4%和9.4%。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1720个水质分析样品资料的深入分析与计算,系统地评价了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指出了浅层地下水安全供水方向,并提出了安全供水措施及建议。计算结果认为,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主要为Fe、Mn、PH、NH4-N及NO2-N,其次为NO3-N、Be、COD,共8个因子,基本上没有遭受重金属污染;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以优质水为主,占39.37%,合格水占26.04%;不合格水(较差水)占34.59%。  相似文献   
35.
洞庭湖区堤防是湖区人民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与水争地而采取的一种工程建筑措施。它在为湖区人民增加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1949年至1985年期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不够用,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人们开始在洞庭湖区盲目地开发湿地,大量修筑堤防、围湖造田,使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遭到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文章通过大量资料,对洞庭湖区自1949年以来大规模的修筑堤防后,几十年间产生的泥沙淤积变化情况、汛期洪水位变化情况、湖域面积及湖容积的变化、湖泊调蓄功能的变化情况、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及灾情损失情况、环境地质灾害隐患增加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环境地质的角度论述了因不适当的修筑堤防对洞庭湖区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的变化及合理利用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区湿地分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指垸田:自然湿地指水深小于6m的外湖及洲滩,其中洲滩面积22.75万hm^2。本文是指自然湿地。三峡水库2003年6月1日开始的135m水位蓄水至今快两年了,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洞庭湖湿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面对这一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熊鹰  王克林  蓝万炼  齐恒 《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围垦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面积大为减少。随着洞庭湖区按照国家“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整体战略部署,以及“4350”工程的实施,湖泊面积、湿地资源将会得以恢复。然而,退田还湖中移民农户为保护与恢复湿地,牺牲了部分利益,成为受损方。洞庭湖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及其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作者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恢复引起的湖区农户收益减少和一系列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表现,进行了价值评估,由此得出湿地恢复应对湖区移民农户的生态补偿值。以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评估为基础,探讨了评估方法与建立补偿机制重要性,以期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目标,也为顺利进行退田还湖的后期工作,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合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洞庭湖区作为我国特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我省实现新增百亿斤粮食产能目标的核心区域,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三农"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其意义不言而喻。从2008年启动前期调研到2009年立项,再到2010年正式评审通过一期计划,"环洞庭湖"项目经历的是一条颇为曲折和艰辛的道路。  相似文献   
39.
为期4年的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下简称洞庭湖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示精神,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应用性的地质调查项目。2002年底,该项目进入实际性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40.
洞庭湖土整奠基“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综合整治和以往的土地整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一次要做的不只是修路修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是要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