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质学   44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孙社立,身材魁梧,一双大眼充满着睿智,黝黑的脸膛挂着严谨,干起工作雷厉风行,说起话来干脆利落。初看上去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但通过接触你会知道他为人不仅热情豁达,而且心灵深处蕴藏着热情细腻及仁义。他自2003年走马上任为汝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心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开拓创新,使名不见经传的汝阳县国土资源局一跃跨入洛阳市“国土资源管理先进单位”行列。  相似文献   
122.
经过一年的地质工作,近日,河南省地调院探明洛阳市城区后备水源地伊河南岸允许开采量每天可达18万立方米. 调查发现,伊河出龙门进入洛阳盆地,和洛河一起形成巨大的河流冲积扇,冲积扇的右翼伊河南岸李村一诸葛一带,含水层颗粒粗、厚度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易于开采,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3.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洛阳市城市结构、土地利用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应用3S技术,采用洛阳市2001年和2009年两个时相卫星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取该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相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动态变化分析。从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洛阳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应用研究结果为洛阳市城市规划、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根据洛阳气温资料,利用曲线图分析了洛阳市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规律,得出了洛阳市近50年的气候由“冬冷夏热”逐渐向“冬暖夏凉”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5.
在当前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集约、节约用地,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满足经济建设用地需求,一直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的新课题。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洛阳高新区)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厂房,通过向“上”要土地,“借天生地”,拓展发展空间,以此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效率,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动产业集聚升级,目前,已形成了清华科技产业园、银昆科技园、交大科技园、中俄科技园、科技工业园等六个科技产业园区,建成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用地效益平均每亩达到600万元。  相似文献   
126.
地理信息系统在洛阳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讨论洛阳市九都路和定鼎路立交桥建设中所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土石方计算方法以及拆迁量计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7.
倪善海 《探矿工程》2004,31(10):51-52
简要介绍了洛阳市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岩性,详述了地热井设计及施工工艺,总结了洛阳市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基础降水工程异军突起。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近几年来,在这一领域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我们在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次成功的降水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9.
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2]——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产品开发由 80年代的“低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征变化 ,作者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中应该从资源(Resource)、市场 (Market)和产品 (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式评价论证 ,即所谓的昂谱(RMP)分析模式 ,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本思路。这一模式在 1 999年进行的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得到了操作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0.
麻志周 《地下水》1990,12(4):234-237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洛阳市具有地下水人工回灌的有利条件——可靠而且可观的水源、较大容量的贮水空间和良好的渗透条件。然后通过试验证实了在洛阳市进行人工回灌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还会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今后人工回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