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2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485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1367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113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修建在河流支流入汇口处的水利工程,同时受干、支流洪水共同作用,其防洪水位不但与洪水组合特性有关,还与洪水、水利工程行洪的耦合关系有关.已有采用设计洪水重现期对应的特征洪水组合,或者直接采用经验洪水组合进行调洪计算得到防洪设计水位的方法无法有效反映洪水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本文结合防洪标准的本质,利用Copula-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修建在支流入汇口处的水利工程的防洪设计水位进行计算,并以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郁江广西桂平航运枢纽水闸为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Copula-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可以有效考虑干、支流洪水组合特性及其与水利工程行洪的耦合关系,以其计算得到的防洪设计水位唯一且可保证达到防洪标准的要求,可有效克服利用洪水重现期确定防洪设计水位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干、支流洪水共同作用下,以设计洪水重现期的不同特征组合计算得到的防洪设计水位相差非常大,且与达到防洪标准要求的防洪设计水位相比完全偏离了合理的误差范围,不宜以设计洪水重现期确定防洪设计水位;利用经验洪水组合计算难以合理反映不同工程的洪水及工程特性.研究成果可为修建在支流入汇口处受干、支流洪水共同影响的水利工程防洪设计提供更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2.
太湖流域上游平原河网区水质空间差异与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涛  陈求稳  易齐涛  王敏  黄蔚  冯然然 《湖泊科学》2017,29(6):1300-1311
在太湖流域上游的宜溧—洮滆水系主要河道设置67个监测点,分别于2014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水质的空间差异性和季节性变化,并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宜溧—洮滆水系污染程度较严重,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年均值分别为4.93、0.26和7.63 mg/L;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时空差异性,时间上冬、春季污染程度较高而夏、秋季较低,空间上无锡和常州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宜兴和溧阳市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水质标识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水质基本为IV类或V类,其中TN、TP及CODMn是关键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993.
为掌握滇池流域花卉大棚种植区的非点源污染特征,提高和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本研究选取呈贡县斗南村花卉大棚种植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测降雨径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分别对全年连续降雨条件下和典型设计降雨条件下的降雨径流水质、水量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的流量、化学需氧量(COD_(Cr))、悬浮物(SS)、总氮(TN)和总磷(TP)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858、0.835、0.803、0.712和0.752,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的水质、水量变化.2)研究区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为0.59,CODCr、SS、TN和TP的单位面积负荷率分别为118.34、82.90、54.64和5.46 kg/(hm~2·a),TN和TP是主要控制的污染物.3)各污染物浓度峰值的出现时间均早于流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因此对滇池东岸花卉大棚种植区应进行污染物尤其是TP、TN浓度与流量错峰控制.  相似文献   
994.
高俊峰  潘良宝 《湖泊科学》1997,9(4):381-384
图形用户界面是当前普遍使用的软件界面设计方法,它不仅使软件易学易用,不同的软件之间保持了用户界面的一致性而且美观,赏心悦目,增加了用户的亲切感和趣味性,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既要保持与用户熟悉软件的一致性,又兼顾其本身的特点。界面设计是一项工程,它包括的内容很多,本文选择界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提示信息显示”的设计具体说明,并介绍了几种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湖泊科学》2019,31(1):309-309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96.
为了从有限的实测资料中挖掘更多洪水信息,以武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考证历史洪水进行特大值处理基础上,基于犁市(二)水文站1956-2009年实测日流量数据提取了POT样本,构建基于P-Ⅲ模型确定控制点而改进的非等步长内集-外集模型(P-IOSM)进行洪水风险信息挖掘.结果表明:结合POT和P-IOSM模型的洪水风险评估能够从有限的实测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洪水风险信息,得到更贴近事实的风险评估结果,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使决策结果更加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997.
生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的高低,评估区域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可以间接衡量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的时空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定量参考.本文以南四湖流域为例,运用In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模拟评价1980-2015年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定量评估湖区退耕还湿还林和丘陵地区退耕还林2种政策情景对区域生境质量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35 a间流域耕地、林地和草地大量转化为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增长40.23%,湖泊面积减少35.56%,主要转化为渔业坑塘;南四湖流域整体生境质量处于较低水平,近35 a来快速发展的工农业生产和不断扩张的城市用地使得流域生境质量呈现降低趋势,当前平均生境质量为历年最低(0.20).环境保护力度和人类活动剧烈程度的差异导致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部平原区(0.19) < 东部丘陵山区(0.44) < 南四湖湖区(0.81)的分布特征.近35 a来生境稀有度(即生境保存完整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湖区主体和流域东部丘陵山区,但部分边缘湖区生境稀有度指数却极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剧烈,主要原因在于沿湖渔业养殖和农业活动.定量评估湖区退耕还林还湿和流域丘陵旱地退耕还林2种政策情景对生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湖区退耕还湿还林能使湖区生境质量上升9.21%,而丘陵旱地退耕还林可使流域平均生境质量提高16.75%.  相似文献   
998.
李传琼  王鹏  陈波  李燕 《湖泊科学》2018,30(1):139-149
于2015年1月和7月在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37个采样点共采集74个水样,分析赣江水系15种溶解态金属元素(Be、Al、V、Mn、Fe、Co、Ni、Cu、As、Mo、Cd、Sb、Tl、Pb、U)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多数水样的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符合水质标准,主要的超标元素是Fe,样品超标率为21.60%,其次为As(8.10%)、Mn(4.05%)、Tl(4.05%)和Al(1.35%).Be、Al、V、Fe、Co、Ni、Cu、U浓度在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依据溶解态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赣江流域可分为3个区域:湘水、章水和赣江赣州市段(C1),桃江、袁水和锦江(C2),其他区域(C3);溶解态金属元素水平大小排序为C1C2C3,其中Be、Al、Cu、Mo、Sb、As浓度在C1最高,V、Mn、Fe、Ni、Cd浓度在C2最高.采矿废水、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钢铁冶炼废水是赣江溶解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Be、Al、Cu、Pb、U的污染源超过40%来自采矿废水,Cu、As、Mo、Cd的污染源超过35%来自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V、Mn、Co、Ni的污染源超过41%来自钢铁冶炼废水.  相似文献   
999.
滇池流域水污染特征(1988-2014年)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明确滇池流域水污染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对策,对流域污染变化规律及其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二三十年,滇池流域点源污染负荷的产生量和削减量显著增加,入湖量有所削减;城市面源入湖量随建成区面积的扩张而持续上升;农业面源入湖量在1990s出现峰值,随后下降.目前,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主要来源于城市面源;总氮主要来自污水处理厂尾水;总磷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未收集的点源;各控制单元入湖污染负荷已基本演变为以未收集的点源和城市面源为主.针对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继续坚持点源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治理,进一步完善流域截污治污体系,为滇池水质改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羊卓雍错流域水体水质评价及主要污染因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者萌  张雪芹  孙瑞  汪步惟 《湖泊科学》2016,28(2):287-294
水质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水质评价则是开展流域水体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基础.基于2010-2014年羊卓雍错流域湖泊、河流水质及2012-2014年流域居民饮用井水、自来水水质监测资料,结合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流域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处地表水体中,羊卓雍错和巴纠错受中度污染,其他水体清洁或尚清洁,硒及氟化物为主要污染因子;9处居民饮用水体中,自来水水质明显好于井水,但也仅有3处自来水达清洁标准,硒、铝及硝酸盐为主要超标项.污染因子通过水-土-植被-动物系统破坏流域生态环境、阻碍农业生产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做好流域环境的综合整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完善饮用水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继续加强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