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期以来,我国的氡观测一直以模拟水氡观测为主。模拟水氡观测是地震监测预报中前兆观测的重要测项,一直采用定时取样、鼓泡、测值计算及数据入库等一系列人工观测手段。其观测方法落后,且带有较大程度的人为操作误差,使观测数据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鼓泡”是模拟水氡观测过程的关键环节,鼓泡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水氡测值的准确性。通过对传统模拟水氡鼓泡装置进行改造,研制出一套适用于所有模拟水氡仪器的自动鼓泡装置,解决传统人工鼓泡过程中鼓泡时间与鼓泡速率不规范对水氡测值产生较大干扰的问题。自动鼓泡装置可降低鼓泡操作难度,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水氡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42.
文章利用美洲地区两台地磁共轭的全天空气辉成像仪2014~2017年630nm波段的观测数据,提取了电离层等离子体泡信息,统计分析了两站等离子体泡出现的共轭特性和规律,包括共轭等离子体泡出现频次和时间分布、条带宽度和中心位置、漂移速度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共轭对称的视野窗口内同时观测到的等离子体泡事件的发生率约84%;共轭等离子体泡条带宽度都集中在100km左右,且南北半球宽度差主要在30km以内;共轭等离子体泡中心位置距离在50km以内;共轭等离子体泡的漂移速度相当一致,但北半球较南半球快约10%.文章研究结果证实了等离子体泡共轭现象的一般性,并有少量的不对称现象出现,且认为是半球间背景电离层环境差异导致的.文章还给出了IGRF模型下等离子体泡共轭存在的可能误差范围,为等离子体泡共轭区域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3.
采用新的无量纲变量组合推导出波浪破碎形成的气泡总数与气体体积卷入率、湍流能谱密度以及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利用观测结果提出两点假设,并据此将泡径谱N(a)推广为随泡径和深度的分布函数N(a,z)。  相似文献   
44.
影响海洋光学遥感的海面白泡云研究回顾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内外影响海洋光学遥感的白泡云的反射率和覆盖率的研究进展情况。根据海洋水色高光谱遥感发展的需要,指出应当开展海洋白泡云中信号白浪和白沫光学反射特征的测量和研究,以便评价和排除白泡云的反射分量在光学遥感中的干扰。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泡金山锡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分析认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成矿受断裂构造、地层控制,具高—中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和层控—矽卡岩型锡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46.
张佃国  王烁  郭学良  王洪  樊明月 《大气科学》2020,44(5):1023-1038
利用机载Ka波段云雷达(Airborne Ka-Band Precipitation Cloud Radar, KPR)和粒子测量系统(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DMT),分析了2018年4月22日黄淮气旋背景系统下积层混合云中对流泡的动力和微物理特征。首先,对Ka波段云雷达观测的山东地区春季36个对流泡样本按照回波强度、水平尺度、回波顶高三个参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回波强度为20~30 dBZ的对流泡占69%。对流泡水平尺度为15~30 km,占61%。对流泡最大回波顶高集中在6~8 km,比周边层云高2~4 km。之后,对4月22日积层混合云中的对流泡个例微物理参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对流泡内部以上升气流为主,最大上升气流速度达到1.35 m s?1,平均上升气流速度为0.22 m s?1;对流泡内过冷水含量比较高,最大含水量为0.34 g m?3,平均含水量为0.15 g m?3。对流泡内冰晶数浓度是泡外的5.5倍,平均直径是泡外的1.7倍。结合云粒子图像探头,发现对流泡前沿和尾部冰粒子以柱状和辐枝状为主,而对流泡核心区域冰粒子以聚合体形式存在。冰粒子通过凇附过程和碰并过程增长,过冷水含量不足时冰粒子的凇附增长形成柱状粒子,含量充足时可迅速凇附成霰粒子。对流泡内降水形成的微物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主要依赖过冷水含量。当云中有充足的过冷水分布时,高层冰晶通过凇附增长形成霰粒子,通过融化层后形成降水;当云中缺少过冷水时,降水的形成主要通过水汽凝华过程形成冰雪晶,然后雪晶通过聚合过程实现增长。  相似文献   
47.
48.
赵君亮 《天文学进展》2012,30(2):186-201
观测表明银河系内存在为数众多的星际泡,泡壁的二维投影亦称壳层,太阳系便位于称之为本地泡的一个泡结构之内。随着越来越多星际泡的发现和确认,人们对泡的研究渐趋深入,包括泡结构的多种统计性质,星际泡的若干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及泡与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关系等。从上述诸方面介绍了银河系泡结构的多波段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非对称荷载作用下土体劈裂注浆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邹金锋  陈嘉祺  李亮  李振存 《岩土力学》2013,34(8):2255-2263
为研究在非对称荷载作用下土体劈裂注浆压力,基于扩孔理论和统一强度准则并考虑非对称荷载的作用,建立基于扩孔理论的劈裂注浆启劈压力分析模型,推导出浆泡周围塑性区土体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半径以及启劈注浆压力的理论解答,并以工程算例进行论证。结果表明,考虑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启劈注浆启劈压力较考虑非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值要大,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分析方法低估了塑性区半径;无论是柱形劈裂还是球形劈裂,当 1时,启劈压力会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塑性半径会随着 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当 1时,启劈压力会随着 的增大而减小,而塑性半径的变化是有限的。预先了解土体的初始应力条件对正确的确定劈裂注浆启劈压力至关重要,可为劈裂注浆的设计和施工会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气氡观测中的恒流鼓泡式脱气-集气装置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永平 《内陆地震》2014,(4):335-340
利用20 cm不锈钢高压锅作为集气室,在锅的两边上、下分别打一个进出水孔,用15 mm不锈钢管道件连接,把进水口制作成高于锅内液面,出水口与锅内液面为同一水平面,形成一高一低,一小一大两个相对稳定的动态水平液面,在进水管中引入气泵输出气体,使集气室内进水同时进行自动连续鼓泡,把水中气体脱出,在输气管中接入玻璃转子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量,进行恒流鼓泡。并应用于小流量冷水井气氡观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