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91.
2020年6月,我国江淮区域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并引发了洪涝灾害。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对江淮区域的水汽收支平衡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其水汽源地。结果表明:(1)ERA5再分析资料能较好地描述本次过程中江淮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其中水汽辐合项为主要贡献项,对水汽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同时,降水和水汽汇之间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变化。(2)南海是江淮区域6月持续性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地,约50%的水汽来自南海。(3)6月江淮区域降水分布与水汽的输送密切相关,而水汽输送主要取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其与北侧冷涡活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2.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8年7月5日江淮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模拟,拟通过真实模拟降水过程降水落区、强度及大值中心等,深入分析此次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之整层正涡管产生探至对流层顶的强烈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及落区飑线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显著湿区、西南水汽输送与汇聚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假相当位温等温线在暴雨落区的密集分布提供了热力条件。湿位涡分析中,淮河流域的湿位涡正压部分(MPV1)低层负值、中层正值的形势使低层不稳定能量持续积蓄。湿位涡分析展现了本次江淮暴雨的特殊性:一是不稳定能量积蓄位置较低,二是对流系统发展区的东西两侧均处于相反值区域,在不稳定能量受到两侧稳定能量夹击时,系统发展剧烈,但趋于稳定的时间变快,使系统留存时间缩短;同时由于这样的牵制,系统移动较为缓慢,导致降水中心停留在苏皖一带,解释了本次江淮暴雨来势迅猛、降水集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3.
中国的江淮梅雨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利用1979-2017年欧洲中期预报中心逐日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台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滤波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期间不同时间尺度强降雨过程的特征,对比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强降水对应的大气环流系统波动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江淮梅雨降水集中期开始前1~9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