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1 毫秒
271.
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河南省5A和4A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首先以河南省各省辖市为主要旅游城市,建立点缓冲区,分析以各省辖市为驻足地进行旅游的旅游景区分布信息及可达景点的空间距离;然后以河南省主要国道干线为基轴线,建立线缓冲区,分析旅游景区与国道的关系,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可达景点的空间信息;最后结合基于点、线的缓冲区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旅游景区沿国道密集分布的线状特征与以城市为中心密集分布的点状特征相结合的特征,为旅游者选择线路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2.
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基于东北地区2009年、2012年和2015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均衡度和密度等方面对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2012年、2015年3个时段,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且集聚程度具有先强后弱的演变特征;省会城市和主要交通节点城市附近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较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北三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增强区域扩散较快,但蒙东地区变化较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很大,其中地形地貌、水文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等是重要的外推动力,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73.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日益兴起,作为生态保健旅游资源的空气负离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重点分析了近十年来山岳型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山岳型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变化,空间变化也有一定规律。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与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有较大相关性。但由于监测资料来源不一,观测资料时间不一,样本量不一等因素,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今后,应逐步规范空气负离子监测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应利用多年连续观测资料开展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预报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4.
客流拥挤是制约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运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从空间关联视角探讨景区拥挤的时空格局及其优化调控,结果表明:(1)景区拥挤的区域差异以东西向为主,经历减—增—减的过程。(2)景区拥挤以偏向周前期的时序模式为主,南方更为明显,不同类型景区差异显著。(3)节前拥挤热点零散但迅速壮大,节后单体景区自成冷热极;周前期热点集聚于东南半壁,周后期冷点东进、热点西退;景区拥挤的空间关联先增后减。(4)拥挤景区的分布前期从华北向西、南扩散,后期稳定在黄河以南。(5)客源结构、目的地竞争、地位与性质等因素驱动景区拥挤的时空变迁。提出培育景区集群体、错峰组合、信息共享与发展全域旅游等对策。  相似文献   
275.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针对传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缺少空间数据、无法充分体现空间的差异性特征等问题,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充分利用遥感监测成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陕西省南泥湾景区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城镇建设适宜性的集成评价,并采用“三维魔方”模型将其划分为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最终通过与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叠加,揭示南泥湾景区的发展潜力及风险空间。结果表明:①南泥湾景区以生态保护空间为主,面积为1 270. 87 km2;其次为农业生产空间,面积为68. 28 km2;城镇建设空间最少,面积为14. 69 km2;。②南泥湾景区城镇建设开发、农业生产潜力空间分别为9. 42,53. 55 km2,临镇镇东南部有较大的农业拓展开发空间。③南泥湾景区城镇建设对生态破坏可能性较低。农业生产风险空间较大,为92. 79 km2,多位于临镇镇东北部。该区域生态敏感性较强,未来建议提高耕地种植效率,恢复生态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276.
韦跃龙  陈伟海  罗劬侃 《地理学报》2016,71(9):1528-1543
运用岩溶地貌及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成景机制和原理,结合动态耦合的方法和系统的观点,通过“洞穴”这一共同作用的对象,将洞穴的区域地质背景、洞穴外部环境、洞穴内部环境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成景过程进行有机联系,创立某一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成景耦合系统,概括其内涵、特征和意义。同时通过对广西巴马水晶宫区域地质背景、洞穴外部环境、洞穴内部环境等系统分析和研究,全面系统探讨水晶宫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成景耦合过程,并按不同时期区域构造运动的程度及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形成特征,将该成景耦合过程划分为4个可往复循环的阶段:① 区域构造平稳前期—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形成发育阶段;② 区域构造平稳中期—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大规模发育阶段;③ 区域构造平稳后期—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缓慢或停止发育阶段;④ 区域间歇性构造运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崩塌阶段。  相似文献   
277.
文章以黔西南的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MORPAS软件中的证据权重法进行多源信息找矿远景预测。对多源地学数据(包括地层、断裂、褶皱、已知金矿床(点)、Au元素异常、遥感解译线环构造等)进行属性标准化,建立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通过多源地学数据的找矿有利度分析,确定找矿远景预测因子;根据证据权重值计算的后验概率值作等值线异常图,圈定出4个Ⅰ类远景区、3个Ⅱ类远景区和7个Ⅲ类远景区;后验概率异常图中涵盖了全区91%以上的金矿床(点),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78.
多重关联分析法在降扎地区铀成矿预测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重关联分析法于四川省若尔盖降扎地区进行铀矿资源预测评价,结合该方法特点和预测区的地质情况,选择铀源、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温泉和红盆等为铀成矿预测变量(因子),列出参考单元和预测单元变量的原始数据,计算关联度,最后生成和圈定出铀矿远景区.预测结果表明,方法可行,结果可信,建议将该方法逐步应用到整个若尔盖铀矿区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79.
依据甘肃北山拾金坡—南金滩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研究了区内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共圈出11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特征,划分为4类11处成矿远景区。第一类综合异常处于中酸性侵入岩区,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以Au为主成矿元素,是寻找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二类综合异常处于蓟县系平头山组地层区,是寻找喷流沉积型铅锌矿、铁矿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第三类综合异常处于敦煌群地层出露区,是寻找变质热液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四类综合异常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是寻找铜镍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80.
辽东南部是寻找金、银及铅锌金属矿的有利区段.根据水系沉积物普查成果,对辽东南部地区进行了地球化学分区,研究认为,地球化学区(带)中成矿具有专属性,对地质找矿及矿种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