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4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621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2200篇
海洋学   9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地调查采样及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的重金属(Cd、Pb、Cu、Zn)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万亩果园土壤中Cd、Cu污染不容忽视,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Cu、Zn次之,Pb污染较少;在《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分的不同等级保护区中,针对研究区域,一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32,属较清洁(警戒线)等级,二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792,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其次是Cu;三级保护区Cd污染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高达6.390,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4.699,属于重污染等级.在垂直分布上,随土层深度增加,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Cd递增,Cu、Zn递减,Pb先增后减的规律;一级保护区以农业污染源为主,二级保护区农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并存,三级保护区以工业污染源为主.通过在轻污染区添加石灰、羟基磷灰石等化学修复剂,在重污染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清洁生产,防止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以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及下游水库水质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法对该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Cr(Ⅵ)、Ni、Pb、Zn、Cu重金属是填埋场周边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区域采样点及下游水库中重金属含量均值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填埋场区污染状况良好;Cr(Ⅵ)含量在ZK1与R1样品中均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是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的主要风险污染物;ZK1~ZK4中土壤重金属元素以Pb、Cr(Ⅵ)富集为主,其达中度污染程度,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3.
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 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 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 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 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4.
基于SWAT模型的梅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AT模型对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红壤背景下江西省梅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进行氮、磷营养盐负荷计算,分析了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变化上,氮、磷污染负荷与降雨有明显相关性,R2分别是0.909和0.921;硝态氮年平均污染物负荷排放方式主要以下渗为主,下渗硝态氮排放量占总量的63%,与流域内高植被覆盖率有关;在空间分布上,有机氮与有机磷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流域内污染物主要分布在梅江中下游的黄陂河与会同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非点源污染负荷以耕地排放量为主。  相似文献   
85.
采煤塌陷地水域淹没范围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塌陷改变了矿区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大量的耕地、园地变成水域。选择山东省龙口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采集五期1:1万等高线和离散高程点数据,生成1×1 m2正方形网格的数字地面模型(DEM),以地表没有发生塌陷前的1978年DEM为标准高程数据,与其他各期DEM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处理,得到不同时期采煤塌陷区面积。然后根据水利部门48年来的观测数据,计算出采煤塌陷区不同频率年份丰水期水文特征值,采用"无源淹没"分析法,计算给定水位条件下的采煤塌陷区水域淹没范围。  相似文献   
86.
用污染潜势指数和污染浓度指数等方法结合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以及污染源分布状况,建立了污染预报模型,作大庆城区24h空气污染浓度指数预报,经验证效果较好。现已投入业务使用,并开始对外发布预报。  相似文献   
87.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危险化学品吞吐量快速增长,海上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风险越来越严峻,对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发生在福建莆田南日群岛的"达飞巴莱里"触礁事故为例,对应急监测过程、海域污染状况、应急监测的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监测表明,事故造成莆田、福清及平潭部分海域受到溢油及农药莠去津的污染,污染程度从重至轻依次为:南日群岛养殖区、福清养殖区、石城对照点海域、平潭对照点海域。整个应急监测为政府机构处置决策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急预案、专业知识及监测思路3个方面,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开展海上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的应急监测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与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污染现状,分析了24个表层样和1只柱状样的石油烃含量,并运用210Pb法对柱状样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2007年北部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2.94~107.80μg/g,平均为83.03μg/g,总体污染较轻。石油烃含量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海南岛西侧海域,而高值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北泥质沉积区和湾北近岸海域,油气平台附近的石油烃也略微富集,距源区距离是决定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重要因素。柱状样B349基于210Pb法获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3 cm/a,其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8.31~94.77μg/g,石油烃含量的2次重要变化可能分别与20世纪80年代涠洲海域石油开发初期的溢油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所伴随的排污增加相对应。  相似文献   
89.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第四纪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6个钻孔和461km浅层地震剖机测量获得的测年、微古、孢粉、藻类、古地磁以及岩持征和地震反射界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第四系划分为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对各时期的沉积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地揭示。  相似文献   
90.
广东省是我国温泉出露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温泉附近建立温泉宾馆,是利用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本地旅游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利用新型NR-667A连续测氡仪测量了广东省4处温泉宾馆室内外空气中氡浓度以及室内温泉水氡浓度.温泉水氡浓度变化范围为53.4~292.5 Bq/L,室外氡浓度范围是17~48Bq/m3,而客房内平均氡浓度水平比没有用温泉水时高出10.9%~813%,浴室内氡浓度比没有用温泉水洗浴时高出13.8%~516%.在宾馆室内使用温泉水有较高的氡转换系数.某些宾馆室内氡浓度超标,可能对宾馆工作人员造成潜在健康危害,应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或技术手段降低其暴露时间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