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802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489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951.
采用激光粒度仪对湖泊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在有效去除有机质与碳酸盐颗粒的同时,需要消除细粒泥沙质样品中絮凝现象对粒度分析结果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本文以武汉三角湖表层沉积物样品为例,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对其矿物组成和粘土矿物种属进行鉴定,并采用全自动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表明样品中非粘土矿物主要为石英与长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为主;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小于30μm组分占94.5%.这些特征表明该样品易于在前处理过程中形成絮凝.本次研究采用单因素寻优法探讨了超声震荡、分散剂、洗酸对于以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为主、平均粒径较小的样品消除絮凝现象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此类样品消除絮凝现象的最佳条件为:超声震荡时间应选择6~8 min,分散剂浓度为20 g/L左右,同时在粒度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洗酸.  相似文献   
952.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不断扩大,移动扫描技术在项目应用中的频率不断提升,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已在项目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受限于卫星信号等情况影响,点云数据为确保达到高精度,通常需进行远超车载扫描本身工作量的点云精度改善工作,即点云纠正,本文使用多个实例数据,通过对不同纠...  相似文献   
953.
皮纳卫星是指质量为千克级、以微机电系统技术为基础的小卫星。皮纳卫星能够通过组成星座、编队或卫星群完成单颗大卫星难以实现的任务,被广泛地应用于科研、技术试验、商业遥感等领域。皮纳卫星设计寿命短,在完成在轨服务后就会成为空间碎片,这时要想对皮纳卫星进行精准定位,就必须采用非合作目标的方式进行激光测距。按照目前空间非合作目标的激光探测能力,由于皮纳卫星尺寸小,导致返回的激光信号弱,探测难度大,且随着皮纳卫星发射次数的增多,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空间科技活动。因此设计出适合于皮纳卫星的激光测距合作目标,使得激光测距技术的高精度特性应用于皮纳卫星的目标监测,这对空间目标高精度测量和提升碎片目标精密监测与预警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论文紧紧围绕研制出适合于皮纳卫星的微小激光反射器这一目标,立足于低轨皮纳卫星高难度的激光测距实用需求,设计质量轻、分布灵活、满足在轨和成为空间碎片后仍能采用常规的人卫激光测距技术进行观测、且便于标准化配置的微小卫星激光反射器。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理论计算并分析了星载激光测距合作目标的速差效应及其补偿方法、有效视场角、有效反射器面积、可观测时间、远场衍射分布、质心误差改正分布等核心技术参数,并以低轨卫星中常用的金字塔结构和八棱台结构激光反射器为例进行分析,为皮纳卫星激光反射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针对轨道高度在250—1 000 km的皮纳卫星,以标准立方体结构皮纳卫星为例,设计了质量不超过150 g、视场角满足360°、测距精度达厘米级、具有足够回波强度、且便于标准化配置的微小激光反射器,并设计了长方体和多面体结构皮纳卫星激光反射器。(3)为我国第一颗大气密度探测实验卫星PN1B设计了星载卫星激光反射器,这是国内首次采用通光口径为1 cm的微小激光反射器阵列,通过TROS1000流动人卫激光测距系统对该卫星进行的激光测距试验,观测期间其回波数最大值达314个/秒,验证了微小激光合作目标能够提供足够的的回波光子数。(4)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角锥棱镜加工的靠体,在铣磨成型、粗磨及精磨和粗抛工序中直接通过该靠体的翻转实现角锥棱镜的成盘化加工,最后以配重分离器工艺进行精抛。使得角锥棱镜整体工艺方案加工工序减少、生产节奏快、效率高、质量可保证。(5)为确保卫星激光反射器发射成功后在太空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以皮纳低轨卫星激光反射器为例,介绍了激光反射器在地面进行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空间辐照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954.
浙江建德铜矿(原名岭后铜矿)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探明的中型铜矿,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文中系统研究了建德铜矿主成矿期块状矿石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主要发育三类包裹体:包括富液相包裹体(I型),富气相包裹体(II型),以及含子晶包裹体(III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I类富液相包裹体加热后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280~340℃,流体包裹体盐度0.63~8.00 wt.%Na Cl eqv,II类富气相包裹体加热均一到气相,均一温度296~334℃,盐度1.22~2.00 wt.%Na Cl eqv的低盐度范围,III类含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与II类包裹体基本相同,介于290~326℃,盐度则较高,介于31.87~38.16 wt.%Na Cl eqv。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揭示,流体挥发分主要为水蒸气,同时部分包裹体气相组分中含有CO2、CH4、N2。II类与III类流体包裹体在视域内共存,且两者均一温度相似,盐度相差很大,表明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发生。流体强烈沸腾作用是造成建德铜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原因。成矿流体研究结合地质特征表明,建德铜矿是燕山期的矽卡岩型矿床而不是海西期的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955.
针对装配现场难以实现恒温测量的情况,以对测距影响较大的温度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出激光跟踪仪分段积分测距改正方法,建立分段积分测距改正模型。基于Radian激光跟踪仪进行单测线温度测距改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弱温度梯度的影响,为装配现场的测距温度梯度改正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提高飞机等装配制造的精度。  相似文献   
956.
谷田平 《测绘通报》2020,(7):156-158
基于复杂山地面积计量的应用需要,本文采用Trimble TX8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架站扫描测量,采用复杂环境下多架站的方法,对近10万m2的山地地形进行扫描拼接,并利用Realworks后期处理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分析,得出较为清晰、直观、准确的三维建模图形,得到面积计算的系列报表,为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形测绘面积计量方面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957.
刘胜男  陶钧 《测绘通报》2020,(10):164-166
针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变形监测的精度评价,本文研究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本身、外界环境和被扫描目标3个误差源,对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距和测角精度进行了评定,并通过试验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轨道交通变形监测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8.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盾构隧道安全监测工作中应用较为成熟。本文以地铁盾构隧道监测点云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实现了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智能诊断。首先通过激光点云生成灰度图像;在此基础上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地铁盾构隧道中的渗漏水和裂缝的识别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生成隧道病害智能诊断系统,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智能监测方法,有效提高了我国地铁运营监测的技术水准。  相似文献   
959.
本文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北京观音堂燃气场站进行扫描,通过对扫描点云的拼接、去噪、抽稀、裁剪,然后使用Revit和Design X两种软件对场站进行逆向建模,分别建立了观音堂场站模型,再使用Geomagic Control软件定量分析两种软件建立模型的精度,并对比分析这两种软件建模的优劣,为以后在燃气管理系统中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60.
粒子加速器工程控制网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能物理研究对粒子碰撞能量需求的不断增大,粒子加速器的规模愈加宏大,对工程控制网的设计、测量和维持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本文在归纳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加速器控制网结构及精度要求、几何参考框架选取、测量仪器与标志、网形与观测方案、观测值归算与平差等问题,凝练了大型粒子加速器精密控制网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巨型加速器工程高精度三维控制网建立技术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