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6篇
  免费   1159篇
  国内免费   2164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4674篇
地球物理   518篇
地质学   1163篇
海洋学   105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2年   2篇
  194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在文[9,10]关于西北太平洋海面动力地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海域表层密度流进行了初步探索,特别是用0.5×0.5°方区多年船测资料,对西北部边界流一黑潮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面密度流模式与主要由风驱动的大洋总的环流模式基本一致。据研究结果,对文[9]给出的海面动力地形和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某些特征作出了解释。另外,还就卫星测高确定大洋环流的局限性和若干概念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33.
南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本文用一个两层模式,对黑潮在南海海盆中诱导出现的环流现象进行机制性的模拟.文章表明南海环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东沙群岛附近存在约280d的周期性的气旋涡系统的盛衰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南海北部陆坡外的西(西南)向海流实际上是气旋涡南侧的循环海水再向北流动的再循环水,并指出该海流具有很强的斜压性;文章还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黑潮入流有可能向西侵入南海北部,从而形成反气旋式的套状流结构.  相似文献   
34.
关于台湾-对马-律轻流系的结构及其与黑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采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复原(重建)的热力过程和气-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当气-水温差从3.0℃变为11.5℃时,水面皮层破坏可导致皮温增量从气-水温差3.0℃时的0.15℃变到11.5℃时的0.45℃,并发现恢复时间与气-水温差呈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6.
37.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7,24(3):40-45
利用气象海洋数据资料和卫星遥感图片,分析研究了2005年第16号热带气旋"韦森特"(VICENTE)的特征,从最先的初始扰动到自身环流的分裂发展重组过程,以至当时周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发现该热带气旋活动过程具有很多特性。对其移动过程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只要存在合适距离等一定有利的条件,弱的两个涡旋之间完全可以发生强的作用力,高空辐散场的抽气作用对气旋的发展有极好的作用,所得的结论可对今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40.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oceanic processes on the sensitivity of transient climate chang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wo sets of coupled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which are termed Exp_Tide and Exp_Control,respectively. After introducing tidal forcing, the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TCR) decreases from 2.32 K to 1.90 K,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arming at high latitudes decreases by 29%. Large ocean heat uptake efficiency and heat storage can explain the low TCR in Exp_Tide. Approximately 21% more heat is stored in the ocean in Exp_Tide(1.10×10~(24) J) than in Exp_Control(0.91×10~(24) J). Most of the large ocean warming occurs in the upper 1 000 m between 60°S and 60°N, primarily in the Atlantic and Southern Oceans. This ocean warm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 The initial transport at mid-and high latitudes and the decline in the AMOC observed in Exp_Tide are both larg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Exp_Control.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AMOC are also different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in present experiments. The AMOC in Exp_Tide has a large northward extens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OC and TCR suggested by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