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8篇
  免费   1607篇
  国内免费   2847篇
测绘学   633篇
大气科学   1641篇
地球物理   1589篇
地质学   4308篇
海洋学   1606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414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初步评价CHIMEHERB人工皮的治疗效果.74例,105个创面应用人工皮:供皮区47个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9±1.94d(天),油纱布对照为11.7±1.93d(P<0.01);14个浅Ⅱ°新鲜创面,70%在3~5d内逐渐干燥与创面紧密粘附,平均愈合时间为9.8±3.09d;11个存留上皮组织的削痂深Ⅱ°创面,平均5.7±1.7d干燥,平均愈合时间为10.55±3.09d,不需植自体皮;8个削痂刨面至脂肪组织或切痂创面4~9d更植自体皮,其存活率近乎100%,2个创面因残留坏死组织而失败;人工皮应用于16个自体皮间隙创面,除三个网状植皮和一个条状植皮创面失败外,所植自体皮都在人工皮下扩展融合,未观察到占位现象;对后期残余小创面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人工皮对创面愈合具有有利影响.主要适用于供皮区、浅Ⅱ°新鲜创面、深Ⅱ°脱痂和削痂后存留上皮组织较多的创面、自体皮间隙创面和后期残余小创面,不适宜于深Ⅲ°新鲜创面.  相似文献   
82.
崂山花岗岩地区含锶、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崂山花岗岩地区矿泉水的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含锶、偏硅酸型,并讨论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3.
自然界各种物体,都有表征其自然属性的光谱特性。地物的光谱特性是遥感图象定性判读的依据之一,它作为一种遥感信息也直接用于定量测定和制图。 海水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和性质影响海水的颜色和海水的光谱特性。反之,根据海水的光谱特性可以测定水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和性质。1974年, S. D. Duntley首先从海洋叶绿素的光谱效应,提出根据海水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用卫星传感器测定水中叶绿素a 浓度的理论。1978年, R. W. Johnson 建立了航空遥感的光谱数据与沿岸带海洋叶绿素a 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绘制了叶绿素a的分布图。1979年, R. W. Johnson建立了光谱数据与悬浮泥沙含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绘制了悬浮泥沙的定量分布图,等等。本文的目的即是要建立一种方法,用国产101W光谱辐射计记录的遥感数据,计算海域悬浮泥沙、叶绿素a 浓度、水色等水质参数。 1980年5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科学院组织,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交通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所、水利部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在天津塘沽的海河和蓟运河口进行津、渤地区第一次环境污染航空遥感监测联合试验。在此次试验中用机载101W光谱辐射计记录海水的光谱辐射曲线,作者以此计算海水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用逐次回归分析法建立海洋实测数据(悬浮泥沙、叶绿素a浓度、水色等)与海水光谱反射率数据之间的数学关系。实验基本是成功的,由回归方程计算的结果与海洋实测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7。如果对研究海域的每一个子域的辐射值作光谱扫瞄,作出定量的分布图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以上海市向阳圩海塘围堰主堤为工程背景,在大量原位实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软土海滩围堰堤坝及地基沉降位移特性。结果表明:围堰堤坝及地基沉降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沉降与时间的相关关系可用负指数时效特性曲线拟合;各测点位移值随时间具有明显突变变化,整个沉降时域可分为快速沉降时域区及缓慢沉降时域区。同时,在充分考察了沉降速率随时间变化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用该参量预测堤坝稳定时间及最终沉降位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耗氧速率(OUR)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多采用分批实验法和呼吸测量仪测量耗氧速率,而耗氧速率的测量对于研究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及废水特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OUR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1种简易的OUR测量装置,为检验测量装置的有效性,设计了相关实验进行验证。在内源呼吸实验中,测定了所用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速率是5.1mgO2/L·h,污泥的衰减系数是0.0137h-1,比文献值略高。基质降解实验对人工配水(葡萄糖和淀粉)的耗氧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有3个显著不同的耗氧速率,分别为35mg/L·h,13mg/L·h,6mg/L·h,它们各代表葡萄糖降解、淀粉降解和内源呼吸的速率。内源呼吸速率高于前1个实验是由于基质降解过程中污泥量增加所致。并计算出异养菌产率系数Kd为0.63mgVSS/mgCOD,Kd略低于文献值。实验结果证明,该装置能很好的实现测量目的。  相似文献   
86.
黄河口及渤海中南部沉积物工程特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Kasten取样器从黄河口及渤海湾中南部海底沉积物中取样,对样品通过土工性质、微结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分析,阐明本研究区三维空间展布的海底沉积物形成机理及其工程地质规律,论证水动力作用和斜坡不稳定性对工程特性和微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7.
在石油地质实际工作中,含油气地域的分区是吸引专家注意力的重要问题之一.石油聚集带是具有相似的地壳巨型构造单元性质的含油气盆地聚集,在其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和聚集是在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下进行的.制作带状分区图的基础是地下的构造特性及其地质史.  相似文献   
88.
皱纹盘鲍对氯霉素的通透性吸收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水溶液中的氯霉素分子可以越过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体表结构进入其血淋巴液中。鲍血淋巴液中氯霉素的浓度与药浴液的氯霉素浓度,温度均呈线性关系,药浴时间的效应表现的S形逼近曲线。在20℃的海水中,鲍血淋巴液中的氯霉素向体外扩散的半衰期为42min。  相似文献   
89.
1984-1985年,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调查船,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域进行海洋综合考察时,用底栖生物拖网采获了许多水螅虫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其中有辫螅属(桧叶螅科)的一个种,形态特异,与该属的已知种均不相同,确认为新种。  相似文献   
90.
基于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及其在珠江口水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水中悬浮物、污染物和水分子等的散射和吸收物理机制建模是实现水污染定量遥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一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简单易行,但在浑浊度较大时其精度不高.在基于一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次散射的能量组成特点,提出再考虑二次散射可使模型的精度显著提高且不至于使模型过于复杂;导出了二次散射的补偿因子,同时给出了考虑二次散射因子的简单计算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珠江口水域的水污染遥感的结果表明,较之基于一次散射的模型,考虑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在精度上有明显改进.遥感提取结果显示,珠江口水域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伶仃洋东北部,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