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7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利用气块法理论,选取水汽因子和不稳定血子,制作哈尔滨民航机场雷暴预报的二元相关图,用其进行雷雨预报。通过近几年的实际应用,预报确率有明显提高,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52.
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藻礁,风暴层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彭阳  乔秀夫 《地质论评》1999,45(2):193-207
笔者详细研究了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的二郎山等剖面,将张夏组-凤山组划分为3个各具特色的三级层序,根据各层序内副层序的堆叠形式进一上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及高位体系域(HST)其中张夏层序的藻礁为中-晚寒武世期间发育的最大规模碳酸盐岩缓坡藻礁,崮山层序凝胶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大海泛(海侵)期沉积,长山-凤山层序顶部白云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小海平面(海退)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953.
典型超级单体风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牛淑贞 《气象》1999,25(12):32-37
利用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结合有关地面要素资料和郑州探空资料,对1998年9月4日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造成的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了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场和多普勒速度场的典型特征,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识别、临近预报和人工消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冬季太平洋SST异常对风暴轴和急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太平洋表温度异常对风暴轴和急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黑潮区域正SST异常进,风暴轴和急流均明显北移,并且风暴辆的强度在入口区显著增强,急流核的中心强度却变化不大;而在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正SST异常时,风暴轴和急流主要向东南方向明显扩展,强度也在太平洋中东部显著增强,但急流核的中心强度同样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55.
典型超级单体现风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淑贞 《气象》1999,25(12):32-37,47
利用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结合有关地面要素资料和郑州探空资料。对1998年9月4日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造成的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探讨,揭示了强对流天气雷达加强度场和多普勒速度场的典型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识别、临近预报和人工消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6.
雷电物理及人工引发雷电研究十年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刘欣生 《高原气象》1999,18(3):266-272
简要总结了十年来在雷电的监测预警,雷暴云和云下空间电结构及电起过程,人工引发雷电及应用,我罱方和北方人工引发雷电的特征及差异,雷电放电的时空微尺度过程及高速摄像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57.
2018年6月13日,多条线状风暴和阵风锋造成山东多地出现致灾大风,基于常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大风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冷涡后部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脊之上,850 hPa与500 hPa 温差高达34.7 ℃,同时925~600 hPa 的干层与地面至925 hPa的近饱和层相叠置,上下层大气之间温、湿差异显著,形成强热力不稳定,持续并增强的低层逆温层使不稳定能量得到积累,显著干层和低层强温度垂直递减率为夹卷和蒸发冷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2)线状风暴各生命期强阵风是由内嵌其中的普通单体或超级单体下击暴流所引发。单体间下沉气流合并使地面大风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有所增大。强阵风均伴随较强降雨和降雹,雨滴和冰雹的拖曳是产生下击暴流的重要原因,极大风速与5 min降水量具有正向相关性,青岛34.8 m ·s-1的极端大风出现时5 min降水量达19 mm。(3)山东东南部的初生对流在地面辐合线、海风锋、对流云街上被接连触发,遇阵风锋后生命史延长,得以并入到主风暴,使风暴发展壮大,而风暴中的下沉气流又驱动多股阵风锋加速向南推进,增强地面风速,阵风锋与风暴主体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在对流潜势较高的条件下,需关注边界层辐合线对对流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958.
高拴柱  杨克明 《气象》1996,22(6):19-24
利用天气图,台风年鉴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的天气气候特征,并探讨了该年热带风暴偏少,台风少,强度弱和风暴疑难路径多的原因,所得结果有利于业务预报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959.
垂直风切变对风暴云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潘晓滨  魏绍远 《气象科学》1996,16(2):135-143
本文用一个适合中-β尺度天气系统研究的三维非静力全弹性模式通过对理想环境大气中垂直风切变的不同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环境风场在风暴的发展演变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低层风垂直切变值的大小决定了对流风暴的类型和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60.
蠕虫状灰岩中的同生变形构造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蠕虫状灰岩中不同类型的同生变形构造,分析了其成因机制,认为蠕虫状灰岩中同生变形构造的形成与其本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超孔隙液压有关,表明该灰岩是高能条件下快速堆积的产物。其它证据也说明其形成与风暴作用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风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