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7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采用T21L5大气环流模式,详细探讨了冬季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西北太平洋暖海表温度异常能显著增强异常区北侧及下游地区的斜压性,天气尺度扰动方差、扰动动能以及涡动热量通量等也在此风暴轴入口区得到增强,由此揭示出外热源强迫对太平洋风暴轴的维持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现代滨岸风暴沉积--以舟山普陀岛、朱家尖岛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舟山现代滨岸为例,重点阐述了在8114号和8310号两次强台风作用期间,水动力发生的剧烈变化以及对应的沉积物堆积情况。进而从沉积物粒度变化、沉积构造组合、生物特征和沉积物垂向层序诸方面,探讨了滨岸风暴沙滩的沉积特征,并指出它与浅海风暴沉积的区别。总结了风暴砾滩的沉积特征,并指出绝大多数滨岸砾滩是风暴作用的结果。研究现代风暴沉积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古代风暴沉积,文后介绍了已找到的古代风暴沉积的实例。  相似文献   
54.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浅海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焦作太原组灰岩存在至少四种类型的风暴沉积。类型A由下亚段正粒序分壳滞积层和上亚段生物扰动层组成,形成于风暴浪基面附近或之下;类型B由正粒序介壳滞积层、纹理层和痕迹层组成,形成于正常天气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的下部环境;类型C由下亚段正粒序介壳滞积层和上亚段含少量痕迹化石的粒泥状灰岩组成,类型D仅由下部介壳滞积层和上部粒泥状灰岩组成,偶见痕迹化石,故类型C和D分别形成于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和附近。  相似文献   
55.
进入2005年夏季,太平洋和大西洋不断出现的,被不同国家的人们冠以美丽名称的台风和飓风系统频繁从海上进入陆地,访问人类的居住地,带来了无辜的死亡和大量财产损失。其中和2005年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台风卡努、彩蝶、泰利、玛娃、珊瑚、麦莎等相呼应,登陆美国南部海岸的大西洋飓风卡特里娜“一鸣惊人”,很可能成为2005年全球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截止2005年9月,大约造成了近千人死亡和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各环境背景因子对强对流及暴雨系统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分析了暴雨和强对流风暴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垂直分布,决定着对流是否可以形成;其水平非均匀性只是改变风暴发展强度、生命期以及分裂特性。风场的动力影响对强风暴的移动、分裂及强度特征也十分重要。最后,对第三运动方程做了量纲分析,发现热浮力是对流风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热浮力冲量能更细致地反映对流风暴的发展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57.
李玉柱  吉廷艳  杨利群 《气象》2001,27(11):27-30
通过对贵州3站点历年逐日地面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影响贵州的气团活动规律,并对贵州气候灾害与各类气团活动频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气候受多种气团活动的影响,各型气团对应特定的天气特征及一定的环流背景。另外,气候灾害与某些气团活动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这对进一步研究贵州气候变化及气候灾害成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海洋风暴形成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 MM5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 ,研究了海洋风暴 (爆发性气旋 )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一幅爆发性发展的物理图像。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特别是日本以东洋面上大气特有的热力气候背景下 ,通过同海洋风暴过程相联系的涡动热通量 vθ的向极地输送 (- vθ· θm>0 ) ,将季节尺度的时间平均有效位能向瞬变涡旋时间尺度的涡动有效位能转换 ,是海洋风暴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在该过程中转换来的具有最大贡献的涡动有效位能 ,连同具有次大贡献的积云加热制造的涡动有效位能(q3 )一起 ,通过暖异常区 (α >0 )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ω >0 )的斜压转换 (-ωα) ,促使涡动动能增长。同时 ,补充的涡动有效位能又加强了暖异常区的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进而产生积云对流活动及其潜热释放的正反馈过程 ,最终导致涡动动能急剧增长和海洋风暴的形成。海-气潜热输送的作用是在风暴形成初期提供后来积云尺度对流活动及潜热释放的水汽潜力。研究还表明 ,海洋风暴主要发生在冷季月份 1 3 0°E以东的中高纬洋面上 ,这种对特定季节和特定海域的依赖性是大气和海洋气候背景的动力 /热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利用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天气图和省区域小图,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河南省许昌以北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多单体风暴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强度场和速度场特征.  相似文献   
60.
对流性强风暴系统的螺旋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风暴尺度的数值模式ARPS成功地模拟了1977年5月20日在美国Oklahoma州Del City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其模拟结果与实际的观测非常接近,模式积分 40分钟,初始对流单体发生了分裂,产生了新的对流单体。原有对流单体在原地维持成熟的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分裂出的新单体在移动过程中,逐渐向成熟位相发展,并且又分裂出新的单体。利用模拟结果,着重讨论了风暴发展过程中螺旋度和超螺旋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以及在强风暴系统的对流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学作用。初始环境场的螺旋性结构有利于风暴的发展。在风暴发展阶段,低螺旋度有利于大尺度向对流尺度的能量串级,而在风暴成熟阶段,高螺旋度则有利于对流单体的能量维持,从而形成长生命周期的对流系统。在风暴的发展过程中,风暴流场结构具有向Beltrami流结构的调整趋势,螺旋度向高值发展。超螺旋度在流体粘性作用的影响下,可反映出螺旋度密度空间积分的时间变化趋势,负的超螺旋度可使螺旋度增加。在对流风暴发展阶段,超螺旋度为负值,对流单体的结构螺旋性增强、螺旋度的增大,在风暴到达成熟阶段后,超螺旋度转为正值。因此,超螺旋度可用来标志对流风暴系统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