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2篇
  免费   2270篇
  国内免费   2917篇
测绘学   567篇
大气科学   8958篇
地球物理   1052篇
地质学   3678篇
海洋学   1373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737篇
自然地理   2855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1142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637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336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监测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水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了2005年1~11月的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水储量月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可以很好的对水储量进行监测,其监测能力足以揭示几个厘米的等效水高,为全球水循环及其气候变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2.
核电站温排水对大亚湾鲷科鱼卵,仔鱼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翥 《热带海洋》1996,15(4):80-84
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排放前、后,自1993年1月20日至1995年2月28日对该站附近水域14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的采样调查,收集鲷科鱼卵、仔鱼样本和同一站位的水温资料。结果表明,各站位的鲷科鱼卵、仔鱼的分布在温排水排放前、后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水域升温2 ̄8℃对鲷科鱼类的产卵、孵化和仔鱼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鉴于目前升温水域范围只限在2n mile内,可以认为整个大亚湾鲷科鱼类的资源和补充尚水  相似文献   
103.
长江河口横沙东滩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横沙东滩(含横沙浅滩)是长江河口主要浅滩之一,在浅滩两侧(北港和北槽主槽)水流控制下,受浅滩横比降形成的过滩水流和较强的风浪作用影响,滩面长期以来少有淤涨。通过对1995~2002年的地形资料(吴淞基面)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随着北港主槽向南岸进逼,造成横沙东滩窜沟西部到白条子沙之间的滩区北沿明显内凹;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双导堤工程的实施,在北导堤产生的堵汊、导流和拦沙的作用下,白条子沙至横沙东滩沟滩面出现微淤;而横沙东滩窜沟以东滩面难以淤高。采用促淤工程和就近吹泥上滩方式,增加横沙东滩的滩面高程以加快造地,从而达到既疏浚航道又增加湿地面积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04.
根据2004年5月长江口淡水端淡、盐水混合初期表层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pCO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淡水端盐度0~15的淡、盐水混合初期,表层水pCO2由3 500μatm左右大幅度下降至约1 000μatm。生源要素的补充使生物活动的急剧增加是pCO2以对数形式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这一性质显著体现的拐点为(S<0.6,50<浊度<110)这一范围。同时由于生物活动和物理混合作用的分别控制,使得长江口淡水端淡、盐水混合初期表层水碱度与盐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拐点处的盐度约为0.6。  相似文献   
105.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时间分别在1.8-1.6MaBP和1.0MaBP左右,第一阶段,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二阶段,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测气候转型时期环境转变是这两次人类迁徙浪潮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6.
南四湖湖内浅槽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湖内工程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单项工程,工程区位于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挖泥船施工将对湖内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排泥场回水污染物、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三个方面阐述了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水下爆破施工对鱼类影响的估算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涛  张秀梅 《海洋科学》2003,27(11):20-2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 ,我国对外贸易量逐年增加。为使我国沿海码头数量及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量的需求 ,我国原有的一些港口都正在进行改建、扩建。因此 ,港口及航道施工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与此同时 ,沿岸一些修造船厂的建设施工、其他沿岸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海洋石油勘探、钻井以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建设施工、拆除等作业也日益增多。在这些工程项目中 ,水下爆破施工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从内陆江河航道中的浅滩挖掘、港口航道建设 ,到沿海港口、航道的施工 ,水下爆破无不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水中的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108.
一、ERB卫星观测的历史和现状 地球-大气系统(下简称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辐射能交换是影响地球气候演变和异常的决定因子,所以地球辐射收支(ERB)历来是气象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了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观测地球辐射收支的问题。人类第一颗用于气象观测目的人造卫星——探险者7号(Explorer-7)装载了用于ERB观测的仪器——威斯康星半球型黑白传感辐射计,用于观测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地球和大气反射的短波太阳辐射及地球和大气的放射长波辐射。在其后的实验气象卫星(TIROS系列卫星)、NOAA第一代极轨业务卫星(ESSA系列卫星),NOAA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ITOS/NOAA系列卫星)、NOAA第三代极轨业务卫星(TIROS-N/NOAA系列卫星)、NOAA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OES系列卫星),以及 NASA(国家宇航局)的试验卫星——NIMBUS(雨云)系列卫星上先后装载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用于或可用于ERB观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109.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30~1979年NCDC海洋船舶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区恶劣天气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是不同的;在东北和西南季风期间,台湾东北和西南海区也有差异。影响恶劣天气条件的分布因子非常复杂,主要是季风和极锋、天气系统、冷暖洋流及地形等因子。  相似文献   
110.
李天坚 《海洋预报》1991,8(2):50-55
本文根据1949~1988年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资料及珠江河口滨海区主要台风潮位站的同步资料,分析了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建立了35~49小时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方程。预报方程的精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