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96篇 |
免费 | 3975篇 |
国内免费 | 50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96篇 |
大气科学 | 12011篇 |
地球物理 | 2573篇 |
地质学 | 7538篇 |
海洋学 | 2987篇 |
天文学 | 267篇 |
综合类 | 1327篇 |
自然地理 | 47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593篇 |
2022年 | 765篇 |
2021年 | 886篇 |
2020年 | 727篇 |
2019年 | 787篇 |
2018年 | 580篇 |
2017年 | 492篇 |
2016年 | 564篇 |
2015年 | 771篇 |
2014年 | 1590篇 |
2013年 | 1205篇 |
2012年 | 1719篇 |
2011年 | 1785篇 |
2010年 | 1536篇 |
2009年 | 1682篇 |
2008年 | 1821篇 |
2007年 | 1560篇 |
2006年 | 1394篇 |
2005年 | 1543篇 |
2004年 | 1203篇 |
2003年 | 1054篇 |
2002年 | 961篇 |
2001年 | 848篇 |
2000年 | 770篇 |
1999年 | 745篇 |
1998年 | 711篇 |
1997年 | 746篇 |
1996年 | 676篇 |
1995年 | 565篇 |
1994年 | 534篇 |
1993年 | 378篇 |
1992年 | 453篇 |
1991年 | 381篇 |
1990年 | 327篇 |
1989年 | 174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5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6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16篇 |
1950年 | 6篇 |
1948年 | 6篇 |
194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原分离等方法诊断雷州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证实肺、肺门淋巴结、胸水及纵膈淋巴结是山羊霉形体感染的主要鞣组织,用病变组织制备的组织灭活苗对霉形体感染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52.
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3):I0002-I0002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53.
54.
湘中南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的成因属性及其地球动力学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56.
57.
桥梁气象专题研究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开展的桥梁气象专题研究,分析桥梁气象研究与服务如何面对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开展桥梁气象研究与服务的必要性,并从桥位气候背景、桥位气象参数取值、桥梁气象研究方法以及桥梁施工及营运期气象服务与保障等方面介绍桥梁气象专题研究及服务应开展的主要内容,同时,给出一个已投入实际使用的桥梁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8.
近30年夏季亚欧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利用1970~2001年NCEP再分析500 hPa逐日高度场资料,根据阻塞高压的天气学定义,采用客观统计方法检索出近32 a亚欧中高纬度392个阻塞高压个例,对其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频繁,10 d以下的过程占绝对多数,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45~70°N之间,纬向上可划分5个高发区,其中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东部阻高活动频次最高,同时,每个区域中又存在着相应的阻高活跃区.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高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6月份,阻塞活动多发生在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以双阻为主要形势;7月份,欧洲区和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有所增多,尤其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增多明显,而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形势明显减少,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阻塞活动位置向北移动,多发生在60°N以北,双阻形势逐渐减弱,贝加尔湖地区的中阻形势有所增强.8月份,阻塞形势主要存在于贝加尔湖东西两区,中阻形势占据主导地位.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也很突出,且这种年际振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另外,研究表明亚洲北部的阻高活动多以稳定型为主,移动型阻高个例仅占6.6%.移动型阻高以起源于乌拉尔山地区最多,移距最长,生命期最长.偶极子类阻高多集中在贝加尔湖东部与乌拉尔山地区,约占该地区总阻高频次的62.0%和49.7%,平均生命期分别达到7 d/次和9 d/次以上. 相似文献
59.
气候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气候反馈机制,而气候模式对这些反馈机制描述的差异,正是造成不同模式对同一直接辐射强迫(如二氧化碳加倍)的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正确描述气候系统中的各种反馈作用,气候模式才可能用来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进行预测。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气候系统及模式反馈机制分析研究时所常用的一些概念,如气候敏感性参数、云辐射强迫等,随后概述了气候模式反馈机制比较分析时常用的各种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而详细的有关气候系统及模式中反馈作用及其机制的分析则在文章的第II部分给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