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7篇 |
免费 | 996篇 |
国内免费 | 9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2篇 |
大气科学 | 2973篇 |
地球物理 | 331篇 |
地质学 | 1681篇 |
海洋学 | 586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799篇 |
自然地理 | 17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235篇 |
2021年 | 275篇 |
2020年 | 208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238篇 |
2014年 | 480篇 |
2013年 | 352篇 |
2012年 | 472篇 |
2011年 | 472篇 |
2010年 | 516篇 |
2009年 | 522篇 |
2008年 | 528篇 |
2007年 | 422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357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276篇 |
2002年 | 239篇 |
2001年 | 203篇 |
2000年 | 155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以国际社会当前所有主要分配方案为基础,研究了2℃温升目标下中国2011-2050年间排放配额,通过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了配额分配对于主要参数设置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与2℃目标相兼容的RCP2.6路径下,到2050年中国CO2累计排放配额范围为150~440 Gt CO2,基于等人均排放的分配方式已经变得最不利于中国。为维护合理的排放权益,在气候谈判中中国必须坚持对历史排放的完整追溯。全球排放路径的设定对中国配额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当2050年全球配额比2010年排放减少40%~50%时,中国在2℃目标下CO2累计配额范围为151~474 Gt CO2,当减少50%~60%时为138~478 Gt CO2,构成中国配额公平范围下限的方案受排放路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更新世以来河北平原东部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分析了大厂凹陷S9钻孔的孢粉植物群。根据S9钻孔中孢粉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了6个孢粉组合,组合I和组合II为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组合IV—IV为疏林草原植被,整体为稀树草原型植被环境。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特征,还原了研究区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研究区在早更新世气候温暖半干旱; 中更新世早期气候变冷,之后气候总体呈变暖变干旱的趋势; 晚更新世早期气候持续变暖,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研究区的孢粉演化模式与我国中北部许多地区的植被演化模式相似,同时与东亚、北太平洋以及南半球的气候变化特征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3.
24.
25.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4):247-248
全新世指我们目前所在的间冰期.一般把新仙女木事件(YD)结束的时间(11.5 kaBP)作为全新世的开始.当前国际上对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有3点共识:1)进入全新世温度大幅度回升,中全新世以后逐渐下降,20世纪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2)早全新世北半球亚非季风区气候湿润,5 kaBP以后逐渐变干,但是ENSO加强;3)在以上变化的背景下发生了若干次冷干事件,这些事件开始与结束均较迅速,所以也被为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26.
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及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南海海域1949~2007年6~10月份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年、月频数和TC中心强度的历史资料统计文件,分析TC的年月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TC具有10a左右的周期变化,1964~1974年和1985~1995年为南海两个强台风以上级别频发期,1997~2006年为TC频数少且强度弱的时期。同时TC强度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中沙北部海域和东沙西部海域为强台风多发生区,各月TC强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且其加强通道具有南-北-南阶段性变化。另外,通过分别对1949~2007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海温场的格点资料和TC强度历史资料的相关计算,选取高相关格点,根据相关权重组成组合因子,构建二次型预测方程,做年月TC强度预测。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冬季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对次年的TC强度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7.
利用1955—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我国中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存在差异的两个高山站(南岳山和庐山)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分析表明:(1) 南岳山风速大于庐山,春、夏盛行西南风,秋、冬盛行北风,年内各月最大风速风向均为旺盛的西南偏南风(SSW);而庐山春、夏盛行南风,秋、冬盛行东北偏北风(NNE),年内除6、7月外最大风速的风向均为偏东北风;(2) 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弱趋势,庐山风速减弱的趋势明显大于南岳山;(3) 两个站夏季风场的变化随夏季风季节内演变,西南风在6月初突然增强、在8月底—9月初突然减弱;(4) 两个站夏季西南风的风速与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呈反相关关系,强夏季风年西南风偏弱,其风场特征表现为北及偏东北风频率偏多,对应风速偏强,而南及偏西南风频率明显偏少,对应风速偏弱;弱夏季风年西南风偏强,其风场特征表现为西南气流异常。 相似文献
28.
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灌丛化的原因及影响-争议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丛化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普遍发生的现象,其定义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灌木/木本的生物量、密度、盖度的增加以及草本的生物量、密度、盖度的减少。草原灌丛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度放牧被认为是引发草原灌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并不能导致草原灌丛化,但过度放牧后实施休牧却改变了草本与灌木的种间作用,有可能导致灌木的扩张。灌木入侵草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草原的退化,结论来源于干旱区土壤沙化的情形,在沙化的灌木林中,土壤碳库被局限于灌木株丛及其周边,使草原的碳截留和储存降低。但最近的全球性集成研究表明草原中灌木覆盖率盖度增加对生态系统可以产生积极作用,灌木可以增加土壤水分的下渗,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水分储存和和养分的转化(如加强氮的矿化过程)。草原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存在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上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适应灌丛化过程的管理机制,综合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因素和地域因素,采取合理的草原管理策略,对于全球草原区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灌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塔里木灌区阿拉尔气象站1961年1月-1999年12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灌区近40年的气候变化,得出近40年来塔里木灌区降水量呈上升趋势(4.60mm/10年),秋季降水量却呈下降趋势(-3.45mm/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065℃/10年),冬季变暖的趋势(0.849℃/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71℃/10年);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69℃/10年)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95℃/10年)。可以70年代末为界将近40年塔里木塔区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30.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气候显著且年际变率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西部地区的生态气候环境形势严峻,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高寒干旱气候典型。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地和生态屏障;二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在西部开发投资难度大、条件差、成本高。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议对策: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生态与特色经济发展绿色GDP;加强防灾减灾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政府要加大西部地区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