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0篇
  免费   943篇
  国内免费   915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2985篇
地球物理   287篇
地质学   1345篇
海洋学   45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145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分析——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锦河  张捷  王群 《地理研究》2008,27(2):449-458
从人地关系安全、旅游生态伦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提出广义与狭义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概念,建立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与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为例,探讨旅游消费对旅游地区内与区际生态安全影响的特性。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总值为163514.0248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5190274hm2,居民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0.994925 hm2,同2002年比较,旅游生态足迹总值增加115.10%,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增加72.44%,居民人均本底生态足迹增加3.47%。(2)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约占旅游生态足迹总值的42.35%,其中旅游业的CO2排放量高达309455.66t,占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99.84%,加强旅游业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十分紧要。(3)2004年九寨沟的生态安全系数处于1.093158~1.159388之间,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状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对自身生态安全的影响小于对区际(全球)的生态安全影响。(4)未来游客量的增加、旅行市场半径的拓展、受旅游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而引起的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居民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程度的加强态势,是影响九寨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2.
近20 a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根据生态基准面理论制定了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土地分级体系,运用遥感、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海南岛西部近20 a来沙漠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近20 a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总体缩小、局部反复,年均缩小6.23 km2,沙漠化程度明显降低,降级率为、{-44.84%、};气候呈增温增湿变化,出现多次异常年份。对近20 a来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的因子分析和关联度分析表明, 人为活动的强度加大是海南岛西部沙漠化的主导作用,气候因子与沙漠化的关联序为:年均湿度>年均气温>大风日数>年均风速>年均降水>蒸发量,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对沙漠化逆转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3.
中国沿海响应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海岸已明显观测到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气候变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和海岸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海岸自然条件复杂,海岸不同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能力各异。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巨大,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能动性,适应能力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海岸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未来气候变暖和海平面加速上升无疑将加大对海岸带的影响,但目前尚难以确定海岸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  相似文献   
944.
气候变化危险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的关键脆弱性及其影响的危险水平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气候变化危险水平的概念,并讨论其不确定性;然后,简要分析对定量确定气候系统"危险的人为干扰"的可能性;文章还讨论了适应措施与危险水平的关系,并为中国制定合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适应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45.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WOFOST作物模式,结合气候模式输出的气候情景资料,模拟研究了未来100a(2001-2100年)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双季稻(早稻、晚稻)的生长期会有所缩短;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大,其中早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46.
青海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如英  樊萍 《气象》2005,31(9):87-89
根据青海省4个木本植物物候观测站的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及气候资料,分析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论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上年11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关系密切,平均气温偏高1℃,小叶杨叶芽平均开放期提早2~6天。  相似文献   
947.
径流量干旱指数在河西走廊灌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劲松  冯建英  吴伟 《气象》2005,31(11):11-14
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以及河西地区的酒泉、张掖和武威的春小麦单产资料,探讨干旱指数的等级与去趋势春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干旱指数与河西灌溉区春小麦气候产量呈反位相的变化趋势.因此,可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的变化来预测该地区未来春小麦产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48.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采用1961-2009年辽河流域境内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气象、水文要素历史变化特征,并采用同期和滞后相关分析,建立气象要素与水文要素的最优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气候变暖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全球和中国的同期增温幅度;辽河流域降水量增减趋势不明显,总体上为略减少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少-多-少-多-少5个阶段性变化。辽河流域蒸发量为略减少趋势,春季、夏季是蒸发量较大季节;辽河流域近50年来径流量为减少趋势,经历了偏多-偏少-偏多-偏少4个阶段的变化,最近的1996-2009年经历了年径流量最少阶段,平均年径流量仅为16.2亿 m3,只达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8 %、径流量最多年代的32 %。7月、8月是流量最为集中的月份,2个月流量就占到全年的50.24 %,超过全年的一半;辽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年尺度,径流量与铁岭、法库等周边地区相关系数基本达到0.6左右;在日尺度,日降水量与降水发生后第二日流量相关程度最好,在所有等级上两者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在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5 mm等级上,相关系数最高可达到0.85。  相似文献   
949.
On the basis of NOAA/CPC data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in the Nino regions during Jan. 1950 - Dec. 2003, the wavelet power spectrum of SST were studied with significance and confidence testing at different scales in this paper. It shows that the SST are provided with multi-time scales structure nested one another, and vary on scales of 2 - 7 years, 8 - 20 years and >30 years. The most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the warm and cold episodes is in the 4-year band of period. The power, frequency structure and confidence of the same episode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Nino regions. The intensity of oscillations is increasing at low frequency bands and decreasing at high frequency bands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Nino regions, especially after 1970.  相似文献   
950.
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2008年4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8次全会上,决定由IPCC第三工作组组织编写《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以下简称SRREN)①。全球120多位专家,先后举行6次会议,历时2年半,完成了SRREN的编写。2011年5月,IPCC第三工作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