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2篇
  免费   1875篇
  国内免费   1498篇
测绘学   859篇
大气科学   1891篇
地球物理   4470篇
地质学   4141篇
海洋学   58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58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566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柴北缘腹部深层异常高孔-渗储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钻井岩芯及铸体薄片鉴定结果,结合扫描电镜、物性统计及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柴北缘腹部埋深大于3 000 m的异常高孔-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深部异常高孔-渗储层主要分布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是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到滨-浅湖沉积,粒度较细,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次生溶蚀孔隙和少量裂隙,孔-喉匹配性好。深部异常高孔-渗带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后期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系统也促使了优质储层的形成。古近系下干柴沟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滨-浅湖砂体具有良好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泥质杂基含量较低,是形成优良储层的基础条件;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和高含量的刚性颗粒在深埋过程中有效抵御了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储集层上、下部发育大套厚层泥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泥岩层内流体排出受阻而滞留在孔隙空间内,孔隙流体承担了部分负荷从而削弱了正常压实作用对中间砂岩层的影响,保存了大部分原生孔隙,在柴北缘腹部深层形成了优质碎屑岩储层。  相似文献   
292.
通过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了头滩子地区的土壤金异常晕,该区土壤晕分布与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金异常晕对地层的选择性不明显。指出了构造、热液、地层岩性三位一体控制着金的矿化与成矿。特别是断裂构造是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93.
该文利用1961—2020年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5月20日—7月10日的降水资料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贵州省初夏降水异常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大气环流的联系,以及对比2020年与历史相似年影响因子的异同。对比历史相似年,当初夏降水偏多时,大气环流纬向分布呈“两槽一脊”分布型,低压槽稳定维持在东亚中高纬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明显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850 hPa水汽输送场上通过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产生的异常西南风,向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输送水汽,低层水汽输送偏强且辐合带位置相对稳定。前期春季热带印度洋偏暖和太平洋西暖东冷的异常海温加强了菲律宾反气旋,使西太副高稳定维持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导致贵州省初夏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294.
对云南漾濞M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幅度大,可为震级预测提供依据;流体观测异常出现时间短、异常相对集中,为时间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形变和流体异常与亚失稳后期阶段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特征,可能与亚失稳过程有关。前震序列的判断结合区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提高判断准确性更好的方法,合理利用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的异常特征,是做好综合预测需要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5.
水管仪与垂直摆均是通过观测地倾斜变化来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定点形变仪器,但因工作原理和观测频段不同,其观测结果和异常形态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对两种仪器的不同异常形态进行预报效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异常自动化处理软件,提取黔江台倾斜仪各测项趋势转折、速率变化、破年变和潮汐因子等常见异常,并结合区域范围内的地震,对不同异常进行R值评分,评估不同测项的预报效能。结果显示:垂直摆NS分量预报效能最高,其趋势转折异常和M2潮汐因子异常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两套仪器的EW分量分别在破年变和速率变化预报效能较高;而水管仪NS分量预报效能最差,可能与该测项仪器故障频繁有关。此外,不同测项的异常对应的地震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96.
杨明珠  陈丽娟 《气象》2021,47(4):499-509
2020年秋季,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的特点,但是季节内变率很大,9月降水"南多北少"、10月降水"中间多南北少",11月降水"北多南少"。环流特征显示,秋季欧亚中高纬度总体为"两脊一槽"型,季节内波动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偏强、偏大,西伸明显,但脊线位置的季节内变化大,9月偏南,10月略偏北,11月明显偏北。外强迫信号影响分析显示,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偏暖有利于副高持续偏强、偏大、偏西;而热带中东太平洋El Nino事件春季结束后于秋季进入La Nina状态的海温演变过程,对热带和副热带环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秋季(尤其是10月)副高偏北。9月降水"南多北少"的异常分布与南海区域对流活动偏弱、偏南导致的副高偏南有关。研究显示,海温外强迫演变以及热带对流活动季内变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了 2020年秋季降水呈现出季节内变率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97.
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地质结构复杂,对该区域深浅结构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和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研究区内重力异常进行了垂向和横向构造分析.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结果显示高低转换带的倾角、倾向与地质上的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黄河断裂分布吻合较好,贺兰山西麓断裂与贺兰山东麓断裂汇交深度约18km,银川断裂与黄河断裂汇交深度约25km;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成像结果表明正谊关断裂、贺兰山西麓断裂、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为上地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青铜峡—固原断裂以及黄河断裂为下地壳断裂,且这三大断裂可能分别是阿拉善地块东南边界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界;1739年平罗M8.0古地震震中与银川断裂在重力剖面深度约15km汇交,其垂向高低梯度为强变形带,同时古地震震中位于重力正负异常转换部位的低值区,据此可推断此次古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银川断裂.这些结论可提高对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地质结构的认识,为该区地壳动力学过程及强震的孕震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8.
为查明研究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缩小找矿靶区以及进一步找寻原生金矿,在山西右玉火烧滩—后窑子一带开展1:5万加密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完成面积43.89 km2,圈定单元素异常58个,综合异常13个,金异常16个.对区内Au8、Au5、Au9等主要金异常进行异常查证,发现火烧滩和后窑子两条重要金矿(化)带,经进一步开展矿区...  相似文献   
299.
地磁数据处理与地震关系之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上海崇明、佘山和杭州这3个地磁台的观测资料在2004年4月21日南黄海ML4.0级、5月26日浙江省舟山群岛ML4.3级和11月15日南黄海%4.6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台和崇明台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分钟值空间差值于4月14日~17日、4月30日、5月8日出现的异常信息很可能是震磁异常信息;杭州台和余山台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分钟值、模拟观测21时值Z分量地磁场相关系数R值分别在震前2天、24天和震前5天、15天出现了超出2σ值的震磁异常变化:崇明和余山地磁台数字化地磁Z分量分钟值的空间差值异常信息在4月21日南黄海尬4.0级地震前后有所显示。但在5月26日舟山群岛ML4.3级地震前不太明显,可能与谈两个地磁台站相距较近日震中距较近有美.  相似文献   
300.
福建地区MODIS卫星热红外资料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ODIS卫星热红外数据,利用透热指数法和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法,分析福建地区地震震前的热红外时空异常变化,发现透热指数与福建地区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地表的亮温增温异常区与未来发生的地震震中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